在全紅嬋成功的背后,廣東隊主管教練何威儀用心良苦,何教練近日接受采訪也談到了如何培養青春期的小紅。
全紅嬋小小年紀,在短短7年之內從一個普通小學生成為了奧運冠軍,在光速成功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刻苦訓練。但是14歲也正是青春期的年紀,如何在這個階段抓住運動員的心態變化積極培養,對于何教練也是個很好的課題。
最近,何教練帶著全紅嬋來到肇慶觀摩廣東青少年錦標賽,他在采訪中表示,「像全紅嬋這麼優秀的苗子,是從這些比賽里面挖掘出來的。其實,她也和普通人一樣,青春期,青春期我們講不是講叛逆,我們講的是怎麼誘導好她。」
何教練首先肯定了全紅嬋,「其實她已經很成熟的一個思維的年齡,比如說我在比賽場,其實是我向她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建立她的自信心。她能夠做到的其實我是做不到。她能夠很自信地做到了,其實我是向她學習!這樣才能夠把她自己的個性互動起來。」
「我們不能講叛逆,其實叛逆是一種精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動力,是要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一種動力。因為叛逆這個詞,太貶義了。我們要形成另外一種形式的東西。她很陽光,她很上進,她很有競爭力。你講叛逆,好像跟正統思路都是違背的,道德也是違背。」
叛逆這兩個字我們覺得是貶義的,但是我們講的是我們需要這種動力,她需要這種激發自己激情。包括跳水的時候,她很需要這種激情,很需要這種專注。」
談到比賽期間會如何去激勵全紅嬋,何教練表示,「我們在處理現場比賽是很立體的,我們講的是需要在訓練上面控制,在醫生醫療方面的控制,我們有科研團隊。在現場,很需要我們身邊的人在眼神上的溝通,在現場,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要看得很清楚,她每走一步有可能會尋求幫助,她的眼神會轉移到教練身上尋找答案,這是平時我們建立的默契。比如她需要什麼時候,她用眼神看你,我們就用身體語言回答她。這必須要平時訓練、生活上建立默契,因為運動員在台上面她很需要一種支持。她有可能需要家人,但是在訓練場一定是依賴訓練,依賴身邊最熟悉的人。所以她每走一步會看看教練,我們需要做什麼,我們要給她提示、暗示,引導她們在比賽時更有信心,表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