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的海蘭,雖然笑到最后,卻是一個悲情人物。
她出身繡娘,被渣渣龍醉酒后占有,被后宮眾妃厭棄。
只有如懿,屢次在她困難時伸出援手,如姐姐般呵護她、教導她。
這束溫暖,就像一束光,成為海蘭生命中唯一慰藉。
尊敬、崇拜、愛戴、依戀,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奉獻給了如懿。
當如懿被誣陷貶入冷宮,海蘭的黑化速度,如搭乘動車一樣,快得令人驚訝。
從怯懦膽小到凌厲狠絕,也就是一個晚上的變化。
只要對如懿有利,她不僅算計別人的命,甚至能賠上自己和孩子的命。這份瘋狂,無人能及。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句話,在海蘭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如懿后期卻與海蘭漸行漸遠,屢屢拒絕與她相見,這份疏離,一直到如懿生命結束。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如懿對海蘭如此生分,不肯再領她的情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海蘭的黑化過程。
如懿進冷宮之前,海蘭是人畜無害的小白兔,善良膽小,只會依附著如懿生活。
如懿進冷宮之后,海蘭失去依仗,成為眾人眼中的軟柿子,誰都想拿捏她一把。
為給如懿報平安,海蘭在御花園放風箏,不巧撞見皇后一行。阿箬故意挑撥,說海蘭不顧二阿哥病情嚴重,在這兒放風箏幸災樂禍。
皇后本來心情就不好,聞聽此言更怒,罰海蘭跪足兩個時辰,臨走還踩她一腳。
海蘭冒著大雨去冷宮找如懿, 后者告訴她,自己現在愛莫能助,她必須學會自救。
在后宮,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獲得皇帝寵愛。
之前海蘭一直在逃避侍寢,直到那個雨夜,徹底改變了她。
回宮路上,海蘭偷聽到貴妃說話,得知玫貴人和儀貴人的孩子都是被皇后所害,她們卻嫁禍如懿。
海蘭決心反擊,為自己和姐姐討回公道。
她開始精心打扮,借助腦子不太靈光的純妃來邀寵,很快引起渣渣龍注意,從一介「透明人」華麗轉身為皇帝寵妃之一。
太醫提醒皇后,二阿哥身子弱,又有哮喘,最忌阻止呼吸之物,千萬要注意蘆花。
海蘭從純妃那打聽到二阿哥病情,她讓丫鬟取來蘆葦花,借口要[插·入]花瓶觀賞。風起時,蘆花悄無聲息飄進二阿哥房里,導致他窒息死亡。
如懿聞知二阿哥過世,心里頗有點難過。
海蘭趕緊出聲提醒:「姐姐,千萬不要可憐這種自作孽之人。」
民間有句老話,叫做「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
海蘭如果直接找皇后尋仇,倒也無可厚非,可是她卻把目光投向無辜的孩子,這就有違道德底線。
海蘭認為,二阿哥有沒有錯不重要,誰讓你額娘有罪呢,所以你必須死,要怪就怪你攤上這麼一個額娘。
這是如懿和海蘭最大區別,如懿也會算計別人,但她能守住底線。而海蘭黑化后,為求達到效果,她可以不擇手段,真正做到「狠而無心」。
除去皇后嫡子,對海蘭來說,只是復仇開始,她的主要目標,是救如懿出冷宮。
海蘭榮寵不斷,很快懷上龍種。剛懷孕的女人,通常飲食都十分小心,因為要呵護腹中孩子安全。
海蘭反其道而行之,她暗自服用朱砂,直到嘴邊生起癰瘡,與當年玫嬪中毒癥狀十分相似。
此舉意在證明如懿清白,暗害玫嬪的兇手另有其人。
皇帝下旨徹查當年事件,為彌補如懿冤屈,他親手制作禮物,并讓如懿搬進最華麗的翊坤宮。
海蘭欣喜若狂,她去看望如懿,坦承自己以身犯險才會中朱砂之毒。
如懿十分吃驚,她以一種復雜難言的眼神看著海蘭,簡短一番對話后,如懿低頭陷入深思。
一個有孩子的女人,卻把自己擺放在心頭最高位置,這不合理,也不合情。
朋友之道,貴在相處舒服,才能輕忪長久。
適當依靠,可以成為彼此靠山;用力過猛,則會讓對方感覺壓力山大。
如懿很敏感,她已經察覺到海蘭情感出現偏執,但是她無法拒絕一個全心全意待自己好的人。
后宮危機四伏,如懿需要朋友,更需要幫手。
她和海蘭,是能夠放心把后背交給對方的彼此。
何況,海蘭這麼乖巧聽話,如懿相信她不會做出有違自己心愿的事情。
直到凌云徹事件發生。
有一種感情,無關情愛,只有相知。
如懿和凌云徹,一個是皇后,一個是侍衛,雖身份地位懸殊,卻是患難之交,又同屬性情中人。
如懿在冷宮幾次遇險,沒有凌云徹舍身相救,只怕早已香消玉殞。如懿離開冷宮第一件事,就是請求皇帝提拔凌云徹為侍衛。
對凌云徹的女友衛嬿婉,如懿是能幫則幫,直到海蘭告訴她,衛嬿婉暗中勾搭皇上,不是安分守己之人。
如懿這才丟下衛嬿婉,任她在嘉妃那自生自滅。衛嬿婉被皇帝封為答應后,如懿特地去安慰失戀中的凌云徹,帶他走出痛苦。
在海蘭幫助下,如懿順利登上后位,這是她一生中最輝煌時刻,也是帝后這對夫妻的高光時刻。
可惜,「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如懿再安分守己,也敵不過各種陰謀詭計。后宮有衛嬿婉這樣的攪屎棍,經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皇帝本就多疑,如懿性格倔強,帝后很快失和。倆人漸行漸遠,感情一日不如一日。
在衛嬿婉算計下,如懿接連失去女兒五公主和腹中的十三阿哥,沉浸在喪子之痛中。
本應陪在如懿身邊的皇帝,居然聽信謊言說她「克子」。只有凌云徹,默默守護在如懿身邊,陪著她、安慰她、心疼她。
如懿百感交集,她對凌云徹說:「幸好,還有你和海蘭。」
對如懿來說,海蘭是最要好的姐妹,凌云徹是最可靠的朋友。
衛嬿婉發現凌云徹喜歡上如懿,嫉恨之下設局誣陷兩人有私情。渣渣龍勃然大怒,他不分青紅皂白,把凌云徹閹割為太監,當著如懿面,對凌云徹進行百般羞辱。
感情這東西,最怕就是二心,何況宮中流言四起。渣渣龍對凌云徹起了殺意,卻不肯自己動手,他對如懿施加各種壓力,逼她殺凌云徹以表清白。
海蘭幾次三番勸如懿放棄凌云徹,如懿堅決不肯,反而為救凌云徹四處尋找證據。
帝后形成僵局,誰也不肯退讓,最后漁翁得利的是衛嬿婉。
皇帝的想法是:你肯殺凌云徹,才能證明你沒有私情。
如懿的想法是:清者自清,你辜負我,還想借我手殺人,太不是東西。
海蘭的想法是:凌云徹縱使無辜,為救姐姐他必須死,這個惡人我來當。
就這樣,海蘭瞞著如懿跑去監獄,用殘忍方式處死凌云徹。
海蘭知道姐姐會怪自己,但沒有料到,此后如懿對她避而不見,直到臨終去世,也沒有再提起海蘭的名字。
凌云徹一死,如懿對皇帝心結無法解開,他倆再也回不去了。
同樣,如懿和海蘭也回不去了。自己最虧欠的人被最好姐妹逼死,讓如懿無法面對。
明知海蘭所做一切都是為自己,可如懿接受不了,這些不是如懿想要的。
相比于海蘭不計所求的奉獻,如懿更看重的,是彼此心意相通!
那個單純善良的海蘭,終究成長為處事果敢的愉妃,如懿選擇了放手。
對如懿來說,海蘭還是她最堅定的盟友,卻不再是最知心的姐妹。
如懿走后,冰冷的宮殿只剩下海蘭一人,孑然一身,孤獨到老……
如懿是海蘭的光,也是海蘭的執念,直到最后,海蘭也沒能讀懂如懿。
如懿這一生,除了海蘭,還有皇帝、孩子、凌云徹、意歡、惢心……
反觀海蘭,活得過于單調,所以走著走著,就把自己給走丟了。
一段感情再好,想要長久,都不可使勁全力,給對方留有一定空間,才不會迷失自己。
對一個人好,七分足矣,剩下三分留給自己。
誰的生活不需要陽光呢?
愿你我,都能放下心中執念,走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