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兩大首富,孫正義半年虧3千億,李嘉誠半年卻賺了幾百億

孫正義宣布要離開軟銀了,因為他已經頂不住了,這家公司上半年就虧了3千億人民幣。目前公司負債萬億,而且投資的400多家公司都在暴跌。孫正義個人還欠了軟銀47億美元。

現在不僅僅是軟銀負債,連孫正義個人也是負債累累。這個曾經的亞洲投資大師,一度個人財富高居世界的日本首富終于跌落神壇了。孫正義跌落神壇之后,你再看看李嘉誠,你就明白為何說李嘉誠厲害了。

同樣是處于疫情中,李嘉誠的生意卻依然穩扎穩打,雖然增長也是停滯了,但是李嘉誠的兩家旗艦公司今年上半年還是賺了幾百億。這幾百億可是經營利潤,就是實打實的利潤。這可不是通過資產估值上漲帶來的。

疫情三年,加上全球經濟本來就處于一個非常脆弱的時候,于是經濟跌入了低谷。現在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多重問題交織在一起,第一個是地緣政治的沖突,同時還有戰爭的問題;第二個是經濟走到了下行的周期;第三個是疫情的影響;第四個是過去兩年放水太多的影響。

種種問題交集在一起,造成了目前的種種困難。可是即使這麼難,李嘉誠依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要知道李嘉誠重倉的英國,這一年來遇到了種種的問題,他們在短短幾個月之內換了兩個首相,同時他們的經濟跌入低谷。

可是就是這樣,李嘉誠依然在賺錢。不得不說李嘉誠的生意抵御風險的能力太強了,他的生意集中在天然氣、石油、電力、港口、地產、零售等等幾個方面。

李嘉誠曾經跟馬云說了,你做生意必須有一些生意是天塌下來也可以賺錢的。看看李嘉誠的生意,你就知道基本上都是如此了。不管世界處于什麼狀態,石油、天然氣、電力都是需要的。這些東西哪怕用得少了一些,但是依然得使用。

同時李嘉誠的生意之間有很多對沖的生意。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就說了,他們的生意非常多,有的時候這個生意好一些,有的時候那個生意好一些。另外李嘉誠的生意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各個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狀態也有所不同。

有的時候是這個國家生意好,有的時候是那個國家生意好,所以從整體來說,李嘉誠的生意就基本穩定。孫正義跟李嘉誠的區別就是,孫正義是靠著股票來套現獲利的。可是李嘉誠是通過公司業務運營來獲利的。

李嘉誠當然也會出售資產來獲利,但是他是捉住經濟周期的[高·潮]跟低潮期來運作的。在經濟低潮的時候不斷抄底,然后在經濟[高·潮]的時候出售資產。比如說這兩年李嘉誠在歐洲就賣掉了一些資產,套現了上千億的資金。

孫正義也曾經風光無限,可是如今卻成了這個樣子。李嘉誠22歲開始創業,一直到90歲才退休,足足創業了68年。他可以在商界屹立不倒68年,靠著可不是運氣,而是他的穩健。

李嘉誠的思路其實跟巴菲特非常相似,他們都是追求穩定的價值投資。巴菲特說過,自己滅年的資產增值率不過是15%,不過幾十年下來,自己就有了千億美元的資產了。

其實李嘉誠也是如此,他如今的資產非常龐大,他并不追求一年就要翻一倍的回報,他們的資產回報率每年也不過才5%而已。可是李嘉誠有上萬億的資產,每年哪怕是5%的回報而已,也是總計幾百億的利潤。

因為李嘉誠投資的業務都在賺錢,所以市值上漲還是下滑,他都不擔心。對于李嘉誠來說,他甚至市值可以不斷下跌,這樣他就可以抄底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自己在公司的持股。這幾年他一直在這麼干。

這幾年李嘉誠的兩家上市旗艦公司市值一直在下滑,于是李嘉誠就不斷抄底,而且他是小規模,密集性的抄底。幾乎一年李嘉誠就要抄底100多次。李嘉誠的兩家公司如今的市凈率都是非常低,市值都是遠低于凈資產。李嘉誠在兩家公司的持股也是在9成左右,可以想象李嘉誠是撿了一個多大的便宜。

李嘉誠跟巴菲特才是真正的投資之神,因為他們不僅僅有眼光,而且有足夠的耐心,而普通人不僅僅缺乏眼光,而且也缺乏相應的相應的耐心。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