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的江淮乘用車,路在何方
日益嚴格的各區域上牌政策和來自于新能源的衝擊,再加上經濟因素導致自2018年開始,中國汽車銷售量開始有所下滑,實際上這也是發展的必然面臨的問題,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市場上升期大家日子過得都相當滋潤,可是市場下滑,客戶理性選擇的時候,銷售較差的汽車企業就越發的難過,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江淮汽車,就是如此。
還記得多年以前,安徽省開始想整合省內汽車資源,建立一個年產超過100萬輛汽車集團,被整合的物件就是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和華菱汽車、昌河以及楊子等。在這幾家中,昌河、楊子等是打醬油的,只有華菱汽車資歷最淺,幾乎無話語權。另外兩家都是具有國字背景的企業。這幾家企業誰來整合誰,掀起了鬥智鬥勇風雨,但最終無疾而終。那個時候,筆者以為已經為江淮的今天埋下了伏筆。
江淮汽車一直在商用車領域發展的順風順水,而奇瑞則在乘用車領域獨領風騷,兩個企業的互補性很強。但是為了企業能有較大的話語權,各自又開始了快速規模型佈局。江淮快速佈局了乘用車,而奇瑞則佈局了商用車。至此,安徽的大安汽戰略確定失敗。
中國乘用車也是那時候從年銷售1200萬輛,到後來高峰時期的2800萬輛,江淮在這個10年中分享了乘用車市場爆發性增長的甜頭,而奇瑞這些年深耕技術,但是市場丟掉了一般,且商用車專案已經能出售的出售,又回到了原點。
2018年,江淮乘用車出現了下滑,2019年下滑更加嚴重。雪上加霜的是,還受到了北京環保局的行政處罰1.7億,累計一季度虧損超過7億元,江淮汽車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其實,江淮汽車在行業內一直以低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為核心,近10年來除新能源電動車,累計上市16款SUV和轎車,前兩年又放棄銷售不行的轎車業務,專攻SUV市場。前天剛剛針對S4進行改款上市,進行銷售衝量。而這一款車型當前也是中國SUV的紅海,競爭異常激烈。
而當前,月度銷售僅僅7000台以下,即使是月銷售10000台,靠著一款車型基本上是不可能挽救一個車企。
江淮汽車乘用車已經日薄西山,到底路在何方?
奇瑞汽車目前已經甩掉了商用車的包袱,通過大力發展新產品,復蘇跡象明顯。而江淮的商用車還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此刻江淮和奇瑞能夠取長補短,合併重組,對于安徽汽車工業來說,絕對是正當時!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