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聯合締造,持續了近一百五十年,這一時期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安定,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一個「盛世」。
這三位盛世締造者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雍正皇帝其實是個勤政愛民的皇帝,卻被野史抹黑成暴君、篡位者,結果成了一個爭議很多的皇帝。很多人認為,雍正能夠繼承帝位,是借了兒子弘歷(乾隆)的光,因為康熙喜歡弘歷,將來要讓弘歷當皇帝,所以才把帝位傳給了雍正。
這種說法已經無從證實,但在清朝的歷史上,康熙和乾隆確實是一對感情非常深厚的祖孫,康熙對弘歷十分喜歡,還把他帶入宮中撫養,對他言傳身教,其實康熙子孫眾多,為什麼偏偏對弘歷另眼相待呢?
據說,是因為有一次康熙出了一道題,難倒了眾皇子,卻沒想到被當時只有6歲的弘歷答了出來!
那是在眾皇子爭奪儲君之位時,皇子們都熱衷于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有一次,康熙心血來潮出了一道題考他們,這道題的題目只有一個「墨」字,皇子們一個個給出了答案,雍正給出的是個「吏」字,康熙看了搖搖頭,再看其他皇子的答案,千篇一律的都與朝政有關,康熙覺得都對得不夠好。
就在康熙覺得有些失望時,他看到了正在一旁研磨的弘歷,當時他只有6歲,康熙好奇地問他:你會對什麼字啊?
弘歷思考了一下,說了一個「泉」字,康熙聽了覺得十分驚喜,因為把「墨」字拆開,是「黑土」,而把「泉」字拆開,剛好是「白水」。正是「黑對白」、「土對水」。
康熙連連夸贊小弘歷智慧過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由此可見,弘歷能在眾多皇子皇孫中脫穎而出,博得康熙帝的喜歡,也是有原因的。
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察,因為有史記載,他們祖孫的第一次見面,是69歲的康熙帝去雍正家見到了10歲的弘歷,只是那一面,康熙帝就決定把弘歷帶入宮中,言傳身教,重點培養。所以後來的乾隆帝文武雙全,尤好詩、書、畫,作品極多,作詩多達四萬首。
乾隆帝對祖父康熙也是十分崇拜的,他一生都在效仿康熙搞南巡、辦千叟宴等,康熙在位61年,乾隆為了不超過祖父康熙,在60歲時主動退位,由此可見,他們祖孫兩人的感情真的是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