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來臨,氣溫驟降,許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感到身體不適。中醫認為,此時節人體陽氣不足,寒邪易侵襲,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而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具有溫陽散寒、舒經活絡的功效,對于冬季養生有著很好的效果。
一、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一種以艾葉為原料的中醫治療方法,通過燃燒艾葉對人體特定穴位進行熱刺激,以調整身體的氣血流通和達到治療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1、溫陽散寒: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關節疼痛、僵硬、麻木等問題。
2、舒經活絡:艾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因寒冷導致的肌肉緊張、痙攣等問題。
3、調理氣血:艾灸可以通過調整氣血流通,達到調理身體的作用,提高身體免疫力。
二、常用5種艾灸穴位
足三里
位于膝蓋下方凹陷處約3寸(四指橫寬)的位置。
足三里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益氣血、驅寒等多種功效。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胃痛、腹瀉。
神闕穴
位于肚臍正中。
神闕穴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功效。艾灸神闕穴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腹部疼痛。
三陰交
位于小腿內側,膝關節下方約四指寬處。
三陰交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肝脾腎三臟、活血化瘀、舒經活絡的功效。
艾灸三陰交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痛經、腰膝酸軟等。
涌泉穴
位于足底前1/3處,足趾屈時呈凹陷處。
涌泉穴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補腎陽、通絡止痛的功效。艾灸涌泉穴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腰腿疼痛、麻木等。
命門穴
位于腰部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命門穴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補腎陽、溫經散寒的功效。艾灸命門穴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導致的腰膝冷痛等。
三、艾灸的注意事項要知曉
1、艾灸前建議先進行局部按摩或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放松肌肉。
2、艾灸時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煙霧過大或離皮膚過近,以免燙傷或刺激呼吸道。
3、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或接觸冷水,以免寒氣侵入導致不適。
4、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艾灸。
5、糖尿病患者艾灸時不宜過熱,因為末梢血液循環差,對溫度不敏感,容易造成皮膚燙傷,且傷口不易愈合。
6、如出現皮膚過敏或灸療部位疼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詢專業醫生。
來源:山西省中醫院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