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47000公里了,說說我的哈弗H9
買個車代步,對于有錢人來說,就等于是買個小玩具。但是對于我來說,就是一件大事情。如果僅從金錢角度來衡量的話,車就是我買的工具裡最昂貴的,所以考慮比較多。買車,對于我來說,最核心的價值在于發揮最大的價值。因此我考慮車子,只考慮實用性能。一定會拋棄品牌、還有保值的問題。
一句話:車子是自己開的,不是拿來給別人看和給予別人評價的。我覺得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為什麼我要買一個別人喜歡或者別人認可的車子「?
買哈弗H9,就是如此。
家裡有老人,還有兩個孩子,遇到節假日出行,原先我的那台柴油陸風X8 5座的已經顯得有些擁擠了,再加上車輛行駛里程不少了,所以決定換一台7座的車。實際上7座的車有很多個選擇,但是我有我選車的原則,第一不能買日本車,不管什麼原因;第二本人喜歡釣魚,需要買一台能夠有一定越野能力的車;第三價格還不能高了,因為沒錢。
目標車型當時看了三款:哈弗H9、撼路者、大通D90。
撼路者我非常喜歡,但是去試駕一次就想要放棄了。一方面內飾做工並未有達到預期,另一方面車輛內部空間稍微有些窄且配置一般價格較高。但是不能否認撼路者不是一個好車,以至于至今仍舊是念念不忘。
大通D90上市後,價格非常給力,尤其是太多配置可以選裝,幾乎已經確定了。但是有一個同事單位買了一台大通作為通勤車輛,幾個月下來發現問題不少。
正好有一天路過長城4S店,就進去看了一下哈弗,沒想到展廳就有一台現車,正好符合我的標準。尤其是我兒子上車發現電動踏板後,便一直說這是好車。仔細看看車輛的做工和配置,覺得很是滿意。因為從心底講,長城一直是做皮卡出身,對于非承載車身的經驗,不是其他廠家能夠比較的,尤其是銷售了多年的H5,也奠定了哈弗H9的基礎,價格雖然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但是也能接受,便定了下來。
妻子對于我買什麼車,沒有意見,因為她不懂車,也不願意開。
車子提回來了,很多朋友知道了,便問花了多少錢,聽到價格後一般情況下都是一陣的搖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怎麼不買合資車?我只是笑了笑,沒說話。因為我也不想解釋。也許,時間會證明一切。
到今天一年半的時間,車子已經行駛了47000公里,剛好有時間,我來說說這一年多來我對于這台哈弗H9的車輛感知。
先說說我自己感覺的缺點吧:
1、哈弗H9的車載導航,即車機系統真的很差,買過來基本上就沒有使用過,不但不智慧,更沒什麼功能。
2、音響系統雖然說使用的燕飛利仕品牌,但是音質調效並不好,估計應該是功放問題。
3、車輛前引擎蓋子設計少了加強筋,總是看到顛簸路況的時候顫抖,雖然說沒有噪音,這個需要進行改進。
4、7座車第三排後排空間還是小了,座椅拉開後,幾乎沒有後備箱了。
5、遙控鑰匙控制距離、抗干擾能力真的太差,有時候後門開啟很是撓頭。
6、前排並未設置USB充電介面,需要從扶手箱內引出,比較麻煩。
7、不能遙控降下車窗,夏季使用不方便。
基本上目前就發現這些我認為的問題,車子行駛接近50000公里了,除了正常保養和交通事故,並未有進入服務站做過檢查和維修,暫時沒有任何小毛病出現。
現在再說一說車的優點:
1、通過性沒得說,一般路況、馬路牙子輕鬆通過,輕度越野還是能夠適應,重度越野沒有玩過,估計有難度;
2、車輛行駛靜音NVH控制比較好,高速低速度行駛,車內比較安靜;
3、懸架形成比較長,也不硬,顛簸路況車身比較穩定,晃動也不厲害,行駛路感很好。
4、如果不考慮第三排座椅,車內空間還是比較大,乘坐舒適度也夠;
最後說一說我的H9車輛油耗:
本人是做銷售業務的,工廠也在教區。所以行駛路況基本上以高速,國道為主,市區市郊為輔,基本上7:3左右。本人開車是個急性子,下腳也沒有刻意去省油,全部都是AUTO,幾乎不用ECO模式,偶爾釣魚時候使用低速四驅,也進行過幾次輕度越野穿越,最低油耗跑過8.4升,最高油耗跑過13.68升,47000公里下來平均油耗10.81升/100公里。
為什麼油耗我統計這麼精細,主要是每次加油我都用一個軟體進行統計,堅持下來了,這也成為習慣了。關于油耗的問題,很多人會說怎麼這麼高,實際上我本人就是從事汽車行業15年,從發動機設計到電器路技術,到如今的銷售工作,對車不敢說是十分瞭解,但是也算個行內人。
哈弗H9車身自重2.37噸,輪胎使用的是265的輪胎,加上車身高、寬,適時四驅系統。2.0T的發動機這個油耗還是可以的,並不高。如果跟2.0T的轎車去比沒有可比性的。那是即使是我一個同事的漢蘭達,車身輕,兩驅的車,我兩個行駛都是做銷售,行駛路況差不多,他的綜合油耗也在10.2左右,並不見得比我的省。
其實一款車的評鑒,關鍵是要切實自身體會才能更加客觀的進行評價。我最煩、更加討厭一些鍵盤俠,沒有開過,第一就是全盤否定國產車,第二就是國產車怎怎麼的。
其實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有錢了呢,買個更加舒適,配置更高的,錢不足呢,買個便宜的,滿足代步就可以了。沒有好車爛車一說,只是需求滿足不同而已。
國產車的進步,已經有目共睹了,請不要再戴著有色眼鏡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