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準備入主北奔?

過去的3個月,2017年國內重卡市場可以用「火」字來總結。不管是哪家產品,都存在著供不應求的現象,不是車輛廠家生產能力有限,核心的原因在于週邊部分零部件供應問題。
 市場真的可能持續火爆嗎?很多專業人士給出的答案就是「可能會持續到6月份左右」。理由是到今年年中,去年921政策催生的市場會降溫,畢竟國家經濟狀況在這裡擺著,國內運輸市場運輸價格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高了,更多的物流公司開始提高運行效率,用更快更合理的運輸,來降低運營成本。而國內大部分散戶車主生存會越來越困難,國內物流整合序幕也快速展開。
 國內自921政策後,超載現象突然一下子少了不少,可是這個沒有能夠持續幾天,過完年也有不少客戶已經開始超載了,似乎又回到了從前,只是轎運車行業是真真的徹底改變了。如果說,國家交通部真的要下狠心整治運輸市場的話,那麼不光下半年卡車市場可期,甚至是今後幾年都可期望的年份。
 說了半天,我們開始進入正題。國內重卡廠家整合應該說是大勢所趨,國家層面的戰略目前是去產能化。前兩年開始,國內重卡整合的話題一直不絕于耳,傳聞一汽二汽都要整合,那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國內重卡的前五一直都是一汽,二汽,重汽,陝汽,歐曼包攬,產品銷售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剩餘的除了江淮,大運的實現了穩定增長,其他廠家如北奔,華菱,紅岩,現代,等廠家都是老大難,說是掙扎在生死線上一點都不為過。本文只聊聊北奔,所以其他暫且不論。
 包頭北奔重卡自誕生後,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跟上了國內基建大發展時期,也算是沾進了經濟發展的光。另外,北奔重卡廠家的靠山也不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以北奔家底子厚,發展期間也收購了鐵馬,和采埃孚成立了變速箱廠家,又差一點上了發動機項目,一時間風生水起。可是好景不長,中國經濟開始轉型,一向管理不甚嚴格和市場反應機制落後的北奔重卡,開始暴露出種種問題,掙扎在脫貧線上不能自拔。
 2015年開始,北奔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變革,采取捨車保帥,出售部分資產,加強資金管理,對車輛進行市場定向開發,向公路用車轉型等措施,力求改變現狀。但是經歷了國內市場習慣性下滑的趨勢,效果也不多明顯。
 再說濰柴動力,濰柴動力曾經是中國重卡動力的典范,有哪一家中國重卡曾經不使用濰柴?曾幾何時,濰柴牛氣沖天。但是國人做事和西方有些還是不一樣的,不可能重卡的核心動力一直受制于他人,因此各個廠家都在發展擁有自己控制的動力。如果說濰柴和中國重汽的分開是濰柴的轉捩點,那麼福田康明斯的裝車,就是濰柴動力受到傷害的插心一刀。
 濰柴譚老闆也不是傻子,這些年來一直在不斷的調整濰柴動力的結構。從控制陝汽,收購揚柴動力,加快船機,發電動力機等上來看,濰柴動力僅重卡這一塊,也是不斷萎縮的。雖然說控制著陝汽,但是這些年來濰柴跟陝汽(不如說是陝西國資委)的恩恩怨怨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濰柴也一直在尋求突破。
 據傳當年濰柴差一點就購買了上汽匯眾卡車,可惜最後被中國重汽從中攪和黃了,讓濰柴鬱悶不已。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商場如戰場。在目前這個狀況下,市場傳說重汽已經開始與徐工談判,北奔與濰柴高層接觸,十之八九是要有新聞出來。郎也有情妾也有意,在這種大趨勢下,我看有戲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