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二代,繼承父母一萬多套房,靠收租年入300億
2022年,4月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胡潤全球房地產企業家榜》。
大家熟悉的香港富豪李嘉誠以2050億元人民幣排名在第一位,國內我們熟悉的楊惠妍以1650億元人民幣名列第三,這兩位可以說毫無懸念。
排在第四的吳光壓,可以說是一匹黑馬,以1150億元超過吳亞軍和王健林。
(吳光正)
吳光壓素有中國的「頭號包租公」之稱。
家族擁有15645套房子,一年光收房租就可以賺300億。
香港著名的海港城、時代廣場都是他的資產。
和許多白首起家的富豪不同的是,他的巨額財富源于他的婚姻。
吳光正出生在建國前的上海,祖籍浙江寧波慈溪。
他的父親是著名的建筑學家吳紹麟。
年輕時留學德國,學的是當時比較熱門的專業建筑學,拿到德國的建筑學博士學位。
那時,中國能有錢出國留學的鳳麟毛角,可以想見,家境有多殷實。
1951年,吳光正5歲時,父親帶著他和母親從上海移居到香港。
(吳光正)
到了香港后,在寧波籍老鄉的介紹下,父親很快在香港建筑設計院找到了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
他有能力給予吳光正提供優質的教育。
中學畢業后,吳光正被父親送往美國俄亥俄州讀高中,隨后進入辛辛那提大學攻讀建筑學,有意培養他子承父業。
然而,兒大不由爹,在美國開了眼界的吳光正,找到了自己更感興趣的金融經濟。
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建筑學,轉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并進入了常青藤聯盟組織。
這一改變,一份屬于他的緣分正在這里等著他。
1970年,24歲的吳光正參加常青藤聯盟組織的舞會活動,遇見了他一生摯愛的女人。
她就是包玉剛的二女兒包陪容。
包玉剛祖籍是寧波,是宋朝包拯的二十九世孫,是享譽世界的華人富豪,素有「世界船王」之稱。
他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自幼耳濡目染之下,長大的他經商很有天賦。
13歲去上海海事大學學習船舶專業。
22歲時,他從大學校門出來,去了銀行上班。29歲就坐上了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的職位。
30歲,他去了香港,依然在銀行工作,但做的很不順,還想家,無事時他就去港口呆坐著。
于是,包玉剛發現了港口商機,他決定做航運生意。
沒想到,卻遭到父親包兆龍的反對。
(包玉剛夫婦和四個女兒)
包兆龍認為航運項目投資大,風險高,加上包玉剛又沒有航運經驗,難度更大。
1955年,37歲的包玉剛借錢創立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經營印度到日本之間煤炭運輸的業務。
1967年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石油危機。
在這次危機中,包玉剛擴大自己的運輸船隊,為他成為世界船王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那時候,包玉剛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了。
但是,他依然只娶一個妻子,生了四個女兒。
他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四個女兒他都送去國外讀書。
當時,包陪容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室內設計。
吳光正與她在聚會中遇見,都是中國人又都在香港長大,很有親切感。
聊天后又得知祖籍都是寧波的,關系又近了一步。
相識兩年,隨著對彼此的了解,他們確定了戀愛關系。
1973年,吳光正從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后,為了實現自己華爾街銀行家的夢想,他進入美國大通銀行工作。
得知二女兒談了一個在美國銀行工作的男朋友,是中國人而且又是寧波老鄉,包玉剛沒有反對。
自從大女兒留學時,和一個奧地利的男人蘇海文戀愛并結婚。
盡管蘇海文很優秀,他畢業于維也納大學法律系,獲得了博士學位。
但是畢竟是外國人,所以他對包陪容只有一個要求,學成后回香港,不要留在美國。
包陪容是一個明事理的姑娘,一畢業便聽從父親的話返回香港。
吳光正工作在美國,兩個人隔著山海相思。
最終吳光正為了心愛的姑娘,追隨包陪容也返回了香港。
1973年底,吳光正和包陪容,舉行了豪華婚禮,正式成為夫婦。
這場婚姻,讓吳光正的人生軌跡漸漸發生了變化。
1975年,吳光正在包玉剛的安排下正式進入包玉剛家族企業,擔任環球船運集團董事。
婚后兩年進入包氏集團高層,一可以看出吳光正的才華被包玉剛認可,二是包玉剛非常信任他。
包玉剛對吳光正多少有些偏愛。
家世好,本人有才,加上兩個人是老鄉,曾經都在銀行工作過,兩個人可聊的話題多,包玉剛有意栽培他。
而吳光正更是敬佩自己的岳父:
「從未見過一個人像岳父般眼界開闊、思考深入,從不錯過任何重要細節。
他善于將問題簡化,同時兼有藍圖在心中。」
原本吳光正想要在華爾街金融界有所作為,所以因為翁婿關系好,他放棄自己的理想轉而來到岳父的旗下,做他的左膀右臂。
畢竟吳光正是空降的,想要在公司里站穩腳跟,被人認可和服眾,需要拿出自己真正的本事出來。
70年代末的香港,經濟發達,來淘金的世界各地的人越來越多。
人口急劇暴漲,對住房的需求急劇上升。
很多頭腦靈活的香港人抓住這個時機進入房地產行業,迅速積累財富而暴富。
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等人就在其中,他們迅速靠著房地產崛起,成為香港新財富的代表人物。
吳光正有著金融行業的豐富經驗,對投資界的事非常敏感。
他將這些變化做了分析后,建議包玉剛投資房地產,并且一定要拿下九龍倉。
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控股公司。
地處香港最繁華的地段,擁有大量的地皮、物業,是香港最大的碼頭。
輻射區域包括九龍尖沙咀、新界、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和倉庫,周邊還有酒店、大廈、有軌電車等產業。
買下九龍倉,就等于控制了香港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倉儲和過海輪渡。
雖然香港地價不斷上漲,但這塊地未來有很大升值空間,穩賺不賠。
不過這塊肥肉,財富新貴李嘉誠也早就盯上了,已經開始行動了。
他悄悄地買下散戶持有的1000萬股份,但他這番操作引起了大股東怡和的注意。
怡和洋行自然不會任人宰割,于是反購股份保住控制權。
到1978年3月,九龍倉的股票就被推至46港元。股價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內漲了3倍。
但怡和當時正經歷海外收購失利,缺少足夠的資金再買入股票,便請匯豐銀行主席沈弼勸阻李嘉誠停止繼續買入。
李嘉誠當時羽翼未滿,資金也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見好就收,決定賣掉股票。
這時,他找到了包玉剛。
吳光正仔細分析了九龍倉1977年的年報,他很快擬定了可以購入的建議,拿給包玉剛看。
包玉剛看完后,接受吳光正的建議,決定購買九龍倉。
(包玉剛與李嘉誠)
1978年9月的某天的一個下午,吳光正見證了李嘉誠與包玉剛兩位商界大咖會面。
談笑風生間,兩人很快達成協議。
包玉剛用3億多港元,買下李嘉誠手中的1000萬股九龍倉股票。
這樣包玉剛以擁有20%的九龍倉股份,成為九龍倉的大股東,順利進入九龍倉董事會。
根據約定,事后包玉剛又協助李嘉誠拿下和記黃埔的9000萬股股票,讓李嘉誠獲得了和記黃埔的控制權。
一筆交易,兩人各得其所,達成雙贏的局面。
而功不可沒的吳光正,以32歲的年紀代替包玉剛出任九龍倉董事。
年輕有為的吳光正做事越來越成熟穩健。
在風云變幻的商場上,等著吳光正的還有一場場硬仗要打。
怡和原本是英國凱瑟克家族股份占比最高,如今包玉剛進入后,英資股份占比開始減少。
他們自然害怕自己地位不穩,于是發起股權保衛戰。
1978年12月,怡和主席紐壁堅等人聯合起來主動出擊,將九龍倉股份上升至20%,與包玉剛股份幾乎持平。
自此這場股權控制戰開始了妳來我往的拉鋸戰。
拉扯了兩年,1980年6月份,這場股權戰終于一觸即發。
(吳光正)
1980年6月20日,怡和一方公開宣布回購九龍倉股份,用100元的代價換取一股市價77元的九龍倉股票。
由20%增至49%,九龍倉股票瞬間被拉升到100元/股。
這事發生時,包玉剛還在國外,吳光正立馬將此消息匯報給包玉剛。
接到消息包玉剛知道此事重大,立刻取消和墨西哥總統見面,匆忙回到香港應對。
而吳光正在包玉剛回國前,已經在香港各大銀行奔走,爭取資金支持。
最終拿到匯豐銀行22億港元貸款,給了包玉剛反擊的底氣。
6月22日早上股市一開,包玉剛便以每股出價105元,比怡和高出五元的價格在市場上收購2000萬股九龍倉股份。
23日,包玉剛銀行貸款22億港元一日便完成了收購2000萬股九龍倉股票的行動,將持有九龍倉股份增至49%。
英國凱瑟克家族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就此狠賺一筆,將1000萬股股票以10.05億港元的價格全都賣給了包玉剛,敗走香港。
「九龍倉大戰」以包玉剛和吳光正翁婿二人獲勝而結束,吳光正助力包玉剛獲勝取得了九龍倉的控股權。
包玉剛成為九龍倉董事局歷史上第一位華人掌舵者。
34歲的吳光正因此一戰揚名,憑借自己的能力贏得稱贊,在包氏集團里站住了腳跟,包玉剛對他更加信任并寄予厚望。
1981年,包玉剛海上運輸和岸上的事業都越做越大。
那時包玉剛光運輸船就有210艘,總噸位更是高達2100萬噸,位居全球第一。
他被美國《財富》和《新聞周刊》雜志評為「世界船王」和「海上霸主」。
在他巨額財富的背后,香港商圈里也都知道他的背后有一個能干的輔助他的女婿吳光正。
1982年,36歲的吳光正的能力得到認可,被委以重任,擔任九龍倉倉總經理一職。
他在包氏家族的地位和話語權越來越高。
1985年,吳光正在包玉剛的親自授意下,開始會德豐收購戰,動用收購現金高達25億港元,逼退資本大鱷新加坡商人邱德拔。
這兩次收購戰,充分展示了吳光正作為一個大集團公司的領導人的魄力、執行力、反應能力,他在香港商界聲名鵲起。
(吳光正)
包玉剛當然看到了吳光正是不可多得商界人才,是接替他的唯一選擇。
同年,67歲的包玉剛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他逐漸開始放權,減少親自處理商業上的事物。
隨著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日下,他經過慎重思考,決定將自己的億萬家業分給自己的孩子。
包玉剛只有四個女兒,沒有兒子。
所以,他將財產分給了四個女兒和女婿:
環球航運的航運航空生意分給大女兒與奧地利律師丈夫;
貿易生意分給三女兒和日本建筑師丈夫;
金融投資生意分給四女兒和四婿鄭維健。
二女兒包陪容和吳光正夫婦分得最多,會德豐與九龍倉的物業全部地產生意和信托、零售、酒店等產業領域的控制權,以及48.8%的家族股權。
可以看出,包玉剛將家族產業的核心板塊交給了吳光正。
但是,女婿畢竟是外姓人,包玉剛還是想的十分周全。
萬一女兒遇人不淑被人算計或者婚姻失敗,為了保護女兒的財產,在財產分配上,包玉剛花了一番心思。
(吳光正在會議上)
遺囑中特別標注,四個女兒擁有財產的絕對控制權,四個女婿只有經營權。
就這樣,吳光正借著太太的光,一夜暴富,晉升到身價30多億港元的香港富豪之列。
1986年,40歲的吳光正正式接替包玉剛,出任會德豐和九龍倉集團主席職位。
自此,包玉剛退隱,吳光正走上前台,成為包氏家族實際掌控人。
此時,吳光正面對的一半是認可,一半是希望;一半是榮耀,一半是壓力。
萬千雙眼睛盯著吳光正,看他能否負重致遠。
吳光正接管九龍倉之時,集團的地產業務發展的并不好。
吳光正經過反復分析后,在保留一些過去的港口、倉儲等業務后,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對已有的業務進行優化整合,讓集團向多元化產業發展。
吳光正將九龍倉一些利用率低的倉庫通通拆掉,建寫字樓和酒店和商業廣場。
九龍倉的一個廢棄的舊電車廠拆除,建成了後來名揚在外的香港時代廣場。
1987年,他又將九龍倉旗下所有臨街的物業整合成一個大型購物中心「海港城」。
1990年,又擴建了海港城,新增了240萬平方尺。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海港城和時代廣場很快成為香港的旅游的景點和購物者的天堂,去香港的人必去之地。
尤其是坐落于銅鑼灣的香港時代廣場,成為九龍倉旗下的核心品牌,榮獲「全港十大觀光景點」。
2015年,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市值已經超過2200億港元,九龍倉的賬面凈額則超過了3000億港元。
(吳光正、包陪容夫婦和友人)
在香港回歸前的1996年,吳光正50歲,商場上成功的吳光正有意步入政壇。
1996年9月30日,吳光正獲得了與董建華、楊鐵粱一起參加香港特首參選的資格。
他參選特首的消息出來后,有人向高層建議,不要讓商人參與競選。
據說這個建議人是李嘉誠。
有人因此說李嘉誠不夠道義,拆吳光正的台。
當年李嘉誠拿到和記黃埔,吳光正的功勞可是不小。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吳光正為了參選,很有魄力地辭去了九龍倉等集團的所有職務,遠離商界。
然而,非常遺憾地是最后當選的是董建華。吳光正僅被任命為貿發局局長。
政界不通,他又返回商界。
1997年,香港回歸后,中國內地的廣闊市場,給了吳光正大展拳腳的機會。
吳光正開始加大力度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
早在1994年,吳光正拿出22億港元,在北京建了時代廣場,這算是他在內地市場淺嘗一下。
2000年,他又在上海投資建了上海時代廣場。
兩次試水成功,隨后他大舉進軍內地房地產。
在廣州、深圳、重慶、大連、武漢、大連、成都等地建起了時代廣場,從沿海到內地逐步加深投資。
2006年,吳光正再一次發言中明確表示,要將一半資產投在內地。
2012年,吳光正斥資3600萬港元增持龍湖地產,成為繼龍湖地產創始人吳亞軍之后的第二大股東。
(吳光正、吳宗權父子)
截止到2019年,吳光正在內地投資的物業已經達到39.24億元人民幣,是他在香港本地投資的23.6倍。
不僅九龍倉集團的業績蒸蒸日上,會德豐集團的經營也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1990年的會德豐還是一個年利潤只有十幾億的公司,如今已是年賺百億的地產巨頭。
三十多年來,吳光正帶著九龍倉和會德豐攀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
或許他有些累了,也或許他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為此,他做了一個決定。
2015年,69歲的吳光正宣布將會德豐交給了兒子吳宗權。
37歲吳宗權成了會德豐集團的主席。
吳宗權和父親吳光正職業履歷有些相似,也是學習的建筑,畢業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筑工程系。
畢業后,也是選擇進入金融界。
他曾在瑞士聯合銀行工作,是一名房地產企業融資分析師,參與了瑞士銀行(UBS Triton)基金的并購與資產管理工作。
(吳宗權)
2005年,吳宗權進入家族企業工作,從底層做起。
歷練十年,繼承了吳光正15645套房產,僅靠收租年收入高達300億。
不過,吳光正將大部分財產交給兒子吳宗權,只將市值只有8億的連卡佛零售業,給了女兒吳宗恩。
因此惹來一些爭議,說他重男輕女。
然而,事件中心的女兒吳宗恩卻沒有一絲任怨言,接過來自己經營。
談到父親吳光正,她說父親自小的教育對她的影響很大。
她講了小時候的一件事,有年圣誕節,她看中了一個禮物。
她讓父親買給她,但父親卻拒絕了。
然而,過了一年后,她生日的時候,父親吳光正將禮物買給了她。
她說父親這樣做是在告訴她,不要急于得到一些東西。
很多時候,成功是要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
正式憑著這樣的智慧,她將父親給她的零售業連卡佛生意做成了連鎖店。
世界各地包括國內各大城市都有連卡佛專營店,每年的營收就已超過百億。
美國的《時代周刊》里,吳宗恩被評為亞洲十大年輕時尚創意才俊。
香港的媒體,稱呼她為「逆轉女王」。
(吳宗恩)
一個能承擔重任,一個能自己闖出一片天。
從哪方面來說,吳光正對子女的教育都是非常成功的。
從船王女婿到身價千億的富豪,更多的人會覺得他很幸運,娶了船王的女兒,繼承財產才有今天的財富。
但實際上,幸運,只會眷顧那些努力的人;機會,只會給有本事的人。
因為當命運送給妳一個超級大禮,妳需要有本事接住。
有本事的人才能善于抓住機會,并且將機會為自己所用,并成就自己。
如果自身沒有本事,即使給妳機會,機會也會溜走。
而吳光正有這個本事,今天的一切是他該得的,他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