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字通古,生于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他天資聰慧,少年時便對古代典籍中的治國之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斯的父親是當地一個營生微薄的小吏,但李斯從小就向往著能夠施展抱負的官場生涯。
李斯雖然聰明過人,但他也明白單靠自己的才華是難以取得真正成就的。因此,他毅然決定離開家鄉,前往荀子門下求學。荀子是當時最著名的儒家學者,開創性地將法家思想融入儒學,形成獨特的治國理念。李斯入室荀子門下后,聆聽荀子講學,苦心鉆研,終于獲得了荀子的賞識和真傳。
在荀子這里,李斯不僅系統學習了儒家典籍,還掌握了利用法家思想進行國家治理的本領。李斯的志向也因此變得更加宏偉,他決心要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抱負的舞台。
這時,秦國大丞相呂不韋聯合六國優秀人才的消息傳到李斯耳中。李斯明白,這是實現抱負的大好機會。他立刻告別荀子,只身前往秦國咸陽。
呂不韋對李斯一見傾心,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和學識。他安排李斯在自己手下任職,打算在合適的時機向秦王推薦李斯。
不久,秦王親自面見來自各國的人才。李斯在座下首次見到秦王,也第一次有機會直接向君主闡述自己的見解。李斯并沒有因秦王的威嚴而膽怯,而是大膽表達了自己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極力推薦秦王趁機統一六國的主張。
李斯的見解正合秦王的心意。秦王非常贊賞李斯的才能和膽識,當場任命他為秦國的客卿。
客卿雖然只是一個外官,但李斯終于取得了直接為君主效力的機會。在他的謀劃和輔佐下,秦王開始了大規模用兵,最后終于完成了秦國百年來的夢想,統一了整個中國。
李斯憑借出色的謀略,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之策,先與遠方諸侯國修好,然后集中兵力攻取近鄰。這一策略大大減輕了秦國同時對付多個敵國的壓力,為秦國最終取得壓倒性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秦王眼里,李斯的功勞與自己不相上下。他深深信任李斯,六國統一后,很快提拔李斯為丞相,成為秦國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
秦統一六國后,如何治理這個新興的大一統帝國,成為擺在李斯和秦王面前的難題。
丞相王綰認為應該學習周朝,實行分封制,將皇子們分封到各地作為王去管理。但李斯卻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分封制會導致中心和地方關系疏遠,各封國互相攻伐,不利于鞏固統一。
李斯提出實行郡縣制,在中央設郡,郡下設縣,以此貫穿各地,既可統一管理,又可密切中心與地方的關系。秦王對李斯的這個設想非常贊同,最終決定采用郡縣制,并按照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這一制度。
此外,李斯還向秦王極力推薦了法家思想。他認為當前秦國面臨的形勢,需要一個高度統一和嚴格的法治國家,不能再拘泥于儒家文化傳統。如果讓百家爭鳴的局面持續下去,就難以長期鞏固統一。
因此,在李斯的建議下,秦王下令在全國范圍內焚書坑儒,取締百家學說。李斯還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法律,在全國強力推行,確立秦朝的法家統治。
李斯與秦王的合作非常成功,秦朝在他們的經營下,成為了一個輝煌、強大而又令人畏懼的帝國。但是,好景不長。
秦始皇東巡歸來時,突然在沙丘病倒,不久駕崩。太子扶蘇本應繼位,但宦官趙高見扶蘇向儒學,擔心自己失勢,于是決定與李斯合謀,改立秦始皇幼子胡亥。
李斯本不愿背叛秦始皇及太子扶蘇,但趙高以李氏一族的生死相逼,又說扶蘇若登基,以李斯的法家背景定會被疏遠,李斯終于改變主意,聯合趙高廢黜了扶蘇,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登基后,李斯仍擔任丞相,與趙高共同掌權。但是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李斯作為丞相,每日要處理繁復的政務,不能時時刻刻守在皇帝身邊;而趙高作為宦官,可以無時無刻地侍奉秦二世左右,深得秦二世的信任。
這使得李斯心生忌憚,擔心趙高會在秦二世面前造謠打壓自己。為此,他開始防備趙高,甚至暗地里與親信策劃,想除掉趙高。而趙高也早已看出李斯的敵意。
兩人表面上仍維持合作,但私底下早已心懷鬼胎,蓄勢待發,就等待一個可以除掉對方的機會。
在李斯與趙高的權力斗爭中,趙高漸漸占了上風。因為他能夠經常出現在秦二世面前,而李斯每日忙于政事,見到秦二世的時間有限。
秦二世本性驕矜,好大喜功,想要修建規模巨大的阿房宮來彰顯自己的偉績。李斯認為這種奢靡之舉當前不合適,多次向秦二世進諫,但秦二世不聽。
這時,趙高趁機在秦二世面前進讒言,說李斯等人勸諫阿房宮,是因為嫉妒皇帝的偉業,有悖逆的心思。秦二世聽信了趙高的話,大怒,直接將李斯投入大牢。
李斯在牢中受盡屈辱與折磨,還抱有皇帝會鑒別是非的幻想。他多次上書秦二世,陳述自己對國家的忠心與功勞,請求公正的判決。但書信都被趙高截獲,秦二世對此一無所知。
最終,在趙高的設計陷害下,李斯被控以謀反之罪,遭到極刑腰斬。李斯的三族也被株連處死,無一幸免。
當李斯被推上斷頭台時,他凝視著遙遠的咸陽城,幽幽地說出了一句預言:「寇至咸陽,麋鹿游于朝也。」意思是說,外敵很快就會來到咸陽,到時候麋鹿都會在朝堂上悠然自得。
這句話預示了秦朝即將覆滅的命運。不久后,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果然攻入咸陽,秦朝就此瓦解。李斯的預言準確地應驗了,也成為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個注腳。
李斯死后不到三年,劉邦領導的漢軍終于消滅了秦朝,建立了漢朝。400多年的秦朝帝國就這樣在歷史長河中滅亡了。
當年助秦王統一六國的李斯,也因貪圖權勢,背叛了秦始皇父子,終被趙高陷害而死,身死族滅。
李斯一生傳奇而又劇烈跌宕,他的政治智慧與手腕,對秦朝的興起功不可沒。
但是在達到權力頂峰后,李斯也被權勢沖昏了頭腦,走上了背叛君主、自取滅亡的道路。
他在生前留下的一句「寇至咸陽」預言,成為秦朝覆滅的印記。也提醒人們,權力終有落空之日,國家興衰無不具有其歷史規律。李斯的一生,既充滿傳奇,也令人難以不唏噓。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