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新片《爆裂點》一上映,網上就出現了一種評價:
今年眾多院線電影中,這是唯一「名副其實」的[[[[[[[[[[大尺度]]]]]]]]]]。
「這次沒被騙」五個字,幾乎是所有觀眾的共鳴。
在這之前,我們已經被「[[[[[[[[[[大尺度]]]]]]]]]]」忽悠過太多次。
官商勾結是[[[[[[[[[[大尺度]]]]]]]]]],「十八歲以下謹慎觀看」是[[[[[[[[[[大尺度]]]]]]]]]],雪藏多年是因為[[[[[[[[[[大尺度]]]]]]]]]],反映現實醫療問題依舊是[[[[[[[[[[大尺度]]]]]]]]]]。
短視訊一通狂轟亂炸,觀眾就被吊足了胃口。
最后到影院一看,正片的尺度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甚至有的電影還「掛羊頭賣狗肉」。
不過這次碰上林超賢,大家終于算是遇到「老實人」了。
他以往的電影風格,就是這種不加遮掩的原始暴力。
而這次新片的「[[[[[[[[[[大尺度]]]]]]]]]]」,還得到了蓋戳認證——
在香港那邊,《爆裂點》未上映就被評定為三級片。
三級片是個什麼概念,大家都很清楚。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影片引進內地的版本,「一刀不剪」。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內地電影院里欣賞一部純正的香港三級片「正品」。
這種[[[[[[[[[[大尺度]]]]]]]]]]的貨真價實,很快就在正式上映后,得到觀眾進一步認證。
「爆裂點少兒不宜」直接殺進熱搜榜。
「血腥暴力」這類詞,出現頻率極高。
《爆裂點》上映后,皮哥也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皮哥看的是粵語版,也推薦大家看這個版本,更加原汁原味兒。
觀影氣氛很熱烈,有一種夢回兒時錄像廳里一群人看香港警匪片的感覺。
而在觀影過程中,現場觀眾的驚嘆聲,各種語氣詞,基本上是一陣接一陣。
「原裝三級片」,確實不是虛張聲勢。
一開場就是「車裂碎尸」。
這個現代版的「人肉風箏」直接給觀眾一個下馬威。
別急,這只是開胃菜。
接下來2個小時,你還將欣賞到各種讓你瞠目結舌的畫面。
比如「焚燒活人」。
畫面里只剩一個不斷翻滾的人形火團。
比如「捆綁凌辱」。
少女的裸背,連同無助的[呻·吟],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觀眾心底。
再比如電影里的一刀斷手。
很難想象,竟然給了直接畫面。
還有個最狠的。
以往院線電影里,孩子基本上都不會被當成「虐待」對象。
這幾乎是一個尺度共識。
但在這部電影里,林超賢又打破了這一常規,用的還是最殘忍的「火燒」。
再結合電影里幾乎無處不在的飛濺血漿,「三級片」,一點不帶假的。
當然,正片這些高能畫面的組合式呈現,如果你認為只是為了制造噱頭和吸睛,就太小瞧林超賢了。
從以往作品中我們就能看出,林超賢不是一個喜歡跟你「玩虛」的導演。
他就是要讓觀眾看到,現實里的毒販,或者說現實里的惡,就是這麼兇狠毒辣,無所不用其極。
不過看完整部電影后,皮哥最大的感觸還不是這個。
「畫面真實露骨」,頂多算是這部電影最淺層的亮點。
在展現尺度奇觀后,導演不貪刀,迅速向人物內心挖掘。
層層包裹撕開后,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劍走偏鋒的人性物語,是殘酷的現實隱喻,是命運的縹緲荒誕。
這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大尺度]]]]]]]]]]所在。
01、
這部電影里,幾乎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滲透著濃烈的悲劇色彩。
即使是張家輝飾演的警察,也被林超賢「‘逼良為瘋’,逼到了絕境。」
回看每一個角色,幾乎都帶著某種人性裂口。
張家輝飾演的邦警官,負痛前行,偏偏這個人物又不是那麼「光亮」。
為破案上演欺騙,為保兒子向黑社會開價碼……
陳偉霆飾演的江銘,更慘。
一心立功,沒等上岸,師徒反目,相互猜忌。
江銘如同一只困獸,孤獨前行,四面圍堵,找不到一個逃生的窗口。
再看梁洛施飾演的制毒師膺秀。
身不由己是她的苦衷,但利欲熏心又令她越走越偏。
還有被復仇怒火吞噬的毒梟韓洋。
說到底,還是佛家的三個字:貪嗔癡,也就是所謂的「三毒」。
林超賢最后用一場「洞穴大亂斗」,將所有的人性糾纏,熔于一爐,盡數爆裂。
在那場戲里,我一度分不清正派與反派,只看到一群嗜血的野獸,在相互纏斗與撕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