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500+馬力的車嗎?
自2014年開始,國內各家卡車製造廠家都開始醞釀大馬力牽引車,到2015年公路型牽引車大馬力(460)已經成為市場新的熱點,下半年開始中國重汽、陝汽、解放、聯合等廠家又進一步的將貨運車輛馬力提升至500+馬力,一時間國內卡車大馬力之爭又進入了新一輪的比拼時代。
不管是賓士、曼、雷諾、斯堪尼亞等,均不同程度的銷售多款大馬力牽引車,甚至富豪FH16牽引車做到了750馬力,成為新的大馬力之王。
為什麼歐洲的彈丸之地卻要如此大馬力牽引車?
二、運輸效率的決定。從事貨運工作的都清楚,貨物運輸講究時效。在當今的社會裡,時效就意味著利益,就意味著在競爭中的優勢。歐洲的先進運輸管理方式是值得我們物流行業的學習。一部卡車的運輸效率不是看平路能夠有多快,而是在綜合路況上的平均速度。卡車生產商們在充分考慮到貨運噸位的同時,也更多的考慮到車輛的匹配情況。綜合看來,大馬力小速比車橋帶來的運輸效率還時比較高的。
三、車輛可靠性能的提升。發動機扭矩的輸出在某些方面代表車輛的力量。但是正常負荷運轉下對發動機本身的磨損情況更高,超負荷的運轉一定會減少發動機的壽命。因此發動機運轉負荷係數也是重要參照資料之一。
我們承認目前在我國從事貨物運輸的車輛基本上以私人車主為主,大型物流公司為輔助的一種狀態。而從事卡車銷售這些年來,很多駕駛人員和老闆總是認為大馬力牽引車油耗應該比較高,所以在選車用車上總是跟風或者比較保守,從根本上說,國內從事卡車運輸的車主,大部分對車輛的性能根本不瞭解。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要,一定要,整體趨勢不會變!
文章之初也強調過,卡車馬力越大,舒適性能和可靠性能就會更高。目前我們國家卡車的發展水準比較落後,發動機性能的確不如進口。在行業記憶體在虛標情況也比較嚴重,水分比較大。如某品牌11升多的排量,非要標扭矩2300N.m,這不是開玩笑嗎。後橋速比也影響了傳動效率,不得已總是拿超速擋來解決後橋不足的問題,自動擋情況更不用說了。因此開卡車的人員也是苦不堪言。車輛因為總是滿負荷運轉,損壞也比較快。
再回過頭來看看歐洲的卡車,基本上清一色的貨櫃運輸,風阻係數大大降低。而我們國家,平板、欄板,超寬超高等到處可見,反而貨櫃的太少。大家都知道,車輛在高速運營的過程中,發動機的功率大部分被消耗在風阻上,因此更大的馬力在高速運營下,會顯得更加有優勢。
我們認為國內運輸行業,在要求49噸車貨總重的情況下,國內散貨運輸車輛的馬力在500+以上是勢在必行。也希望更多的駕駛人員多瞭解一下市場和相關的車車輛技術參數,在散貨運營上,在全國漫遊的狀態下,選擇500+馬力車輛才是適合的選擇。
推薦一下國內大馬力牽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