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發展很容易,關鍵是如何突破瓶頸,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果突破這座屏障,那麼前途將會更加光明。
在7月上旬剛剛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名單當中,我們看到了進榜的門檻已經有所提高,從2021年的174億提升到了2022年的228億元,也就是說一年營收200億的企業也無緣這個榜單。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企業都想進入到這個榜單呢?其實公司前面加上「500強」這個頭銜,代表了這個企業在這個國家的地位和實力,那麼資金規模也成為了國家經濟總量的一部分。
在十年以前,500強企業名單的前三名被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筑包攬,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依舊沒有一家公司的營收能突破3萬億元大關,而且榜單的前十名基本上都是央企和國企,或者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但是卻沒有一家民營企業。
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營企業開始逐漸追了上來,有越來越多的民企躋身500強榜單,比如蔚來、雅迪、科興、滴滴等民企,都是在2022年第一次進入500強名單的企業。
在2010年的時候,我國民營企業在500強榜單當中排名最高的企業是聯想,但也僅僅排在第20位,而到了2022年,京東後來居上,成為民營企業當中的第一名,名次也上升到第7位。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京東的營收達到9515億元,并且超越阿里、騰訊和華為,成為我國第一大民營企業。誰又能想象到,在十九年前,也就是2002年,京東還僅僅是一家小型的實體公司,僅僅靠銷售電子產品來獲取微薄的收入。
但也正是在這一年,京東受到非典的影響,銷售額直線下降,甚至公司也面臨著倒閉,這個時候劉強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到通過網絡來銷售產品,正是這個在緊要關頭冒出的想法,徹底拯救了京東。
2004年,劉強東開始將實體產業轉移到線上銷售,這也是京東最初的銷售模式,而這個時候京東已經落后阿里整整5年的時間。在剛開始的幾年里,京東雖然在發展,但是速度卻非常慢,關鍵是資金不足,後來又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讓劉強東雪上加霜。
一直到2012年,京東才利用價格戰逐漸闖出了名堂,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台。發展到了今天,劉強東已經擁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京東物流的貢獻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2021年的營收突破了千億大關。
在看到京東發展得越發穩定的時候,劉強東也安心地退出,卸任了CEO職務,至此京東的營收也突破9500億大關,他們的目標是在2022年創造1萬億的營收,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