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資產被低估,兩家上市公司凈資產超萬億,其中9成屬于他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被低估了。連他自己都說了,他的資產在10年之前就被低估了,而且是嚴重低估,所以他對首富評選早就沒有興趣了。
那麼李嘉誠的資產被低估,那麼到底低估了多少?我們不說那些無法統計的資產,也就是那些沒有公開的資產,那些我們無法算,也算得不準。我們就算那些公開的資產,主要就是上市公司的資產。
李嘉誠最核心的兩家公司就是長實集團跟長江和記實業。這兩家公司就是李嘉誠實業的核心。這兩家公司一家是主要經營地產,一家是主要基建業務。
李嘉誠的財富為何會被低估呢?這其實是因為財富榜自己計算富豪身家有問題,他們只計算富豪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價值,這就存在很多問題,因為股價有的時候是會被高估,而且可能被嚴重高估。
比如說前段時間有一個所謂的李嘉誠概念股在美國一飛沖天,一度市值超過了5000億美元,可是公司一年的利潤才1億多港幣。
有的公司被高估,那麼就有公司被低估,比如說李嘉誠的兩家上市公司就是被低估,因為股價被低估,那麼就無法算出李嘉誠真正的身家,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只計算個人持有價值,卻不計算負債也不科學。這就讓很多上榜富豪充滿了水分。
比如說你有10億的資產,可是你卻有20億的負債,這個時候你的凈資產應該是負10億。可是因為財富榜的計算模式,導致負債并不會被體現出來。
李嘉誠的優勢就是公司資產多,現金多,還有就是負債少。李嘉誠的兩家上市公司如今的總資產超過了17000億,可是市值總計才4000億左右。
哪怕計算凈資產也是超過了1萬億。李嘉誠這段時間又賣掉了一些資產,讓進一步降低了公司的負債。現在李嘉誠兩家公司的凈資產總計已經超過了1萬億。
換句話說,明天這兩家公司就清盤,把資產都賣掉,把負債都還了,股東們還可以拿回1萬億的資產。那麼李嘉誠在這兩家公司的持股是多少呢?李嘉誠持有長實股份93%,持有長和的股份是89%。
換句話說這1萬億的資產里面,至少有9000億是屬于李嘉誠的。如果李嘉誠兩家公司退市,不按市值來算資產,而是按照凈資產來算資產,那麼李嘉誠單單是這部分的資產就有9000億。
今年上半年長實跟長和總計的利潤高達340多億。其實過去幾年,這兩家公司哪怕是遭遇了疫情,利潤一直是相對穩定,每年都是在600億左右。畢竟長實做地產,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是來自租金。另外長和做的是基建生意,不管什麼時候,石油、天然氣、電力都是用戶需要的。
這就是李嘉誠高明的地方。馬云曾經說過,當年他拜訪過李嘉誠,他問李嘉誠為何你做什麼生意都可以成功?李嘉誠說你必須有一些生意是天塌下來都可以賺錢的。
李嘉誠手里就有非常多類似的生意。李嘉誠現在完全可以私有化兩家公司,因為如今公司的股價是大大被低估了。另外兩家公司每年的利潤就超過了600億,不算增長的部分,單單是10年之后,李嘉誠就可以有多6000億的資產了。
李嘉誠的資產將被低估多少。其他富豪是靠著市值增長來賺錢,李嘉誠是實打實靠著業務來賺錢。長實跟長和兩家公司的前身就是長江實業跟和記黃埔。其中長江實業是李嘉誠自己創辦的公司,而和記黃埔是李嘉誠在1978年收購來的公司。
這兩家公司過去在業務上重疊比較多,于是李嘉誠在2015年進行了重組,把地產的資產都歸入長實,把基建業務都歸入了長和。很奇怪的就是,重組之后市值并沒有得到釋放,反而這幾年市值一直被壓制著,甚至是一路走低。
其實這或許就是李嘉誠想要的。因為過去兩年李嘉誠至少密集增持了數百次的股票,把自己的持股數不斷提高。
李嘉誠從不宣布私有化,也從不大規模增持,他就是一會小規模增持,但是次數特別多。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最低的成本來增加自己的股份。李嘉誠現在根本不在乎外界低估還是高度自己的財富,自己的生意穩當,每年利潤穩步上漲這才是他關心的。至于誰當世界首富,他壓根就不關心。
李嘉誠才是真正聰明的生意人,也是中國富豪們需要好好學習的。做生意需要耐心,不要想著一步登天,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便宜撿。如果你總是想著一夜暴富,早晚也是會踩中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