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我考上大學,為450元路費向大伯借錢被拒,如今求我給他養老
作者:肖寒先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黃昏日落時,人的疲勞感就會頓生,每當這個時候,我會泡上一杯茶,坐在陽台,享受著短暫的安靜,距離我考上大學已經過去了整整34年,而我的人生也發生了兩次重大的轉變,第一次是考上大學,第二次是辭掉體制內工作創業。當年,我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才子,可就是這樣一個才子,卻被幾十塊錢的路費難倒。原本我的高中班主任要借錢給我,可被我拒絕,畢竟他教育了我,如果此時我再拿著他的錢,于情于理說不過去,于是父親就把目光放到了大伯身上,畢竟他是大隊書記,家境好,45元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我考上大學的時候,學校是不收學費的,甚至食宿都不要一分錢,按理來說,我是享受到了國家免費的高等教育,可年代不同,那個時候偏遠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拿不出來幾個錢。
我家五個孩子,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父親最疼愛的兒子,因為哥哥姐姐都不喜歡讀書,而我天資聰明,從小就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求,爸媽知道我是讀書的好苗子,盡一切可能供我讀書。
每當村里人夸贊我以后肯定有出息,我倒是覺得未必,可在爸爸看來,我以后一定是當官的料,肯定會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在農村,能夠堅持讀書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再者我只要認真讀書,也可以避免干農活,平時爸媽從來不管我,讓我一門心思放在讀書上,這也導致哥哥姐姐嫉妒,不過爸爸是一個很有威嚴的人,只要他開口,在這個家沒人敢反對,因此我在爸爸的保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我讀到高中的時候,爸爸對我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我能考上大學。
在當時,我們縣城有時候連一個大學生都出現不了,而我的成績一直很優秀,都超出了班主任的認知,他覺得我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學,還能考上很好的大學。
高中三年,我過得很艱辛,只能說是吃飽,和吃毫不沾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我拼搏了三年,似乎食物對我來說并不重要,因為知識給了我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我17歲的時候,考上了復旦大學,村里的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什麼是復旦大學,在哪里也不知道。
高興之余,憂愁隨之而來,因為我這些年讀書,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再加上兩個哥哥結婚,還負債幾千元,可以說我們家當時連十塊錢都沒有。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著就快到開學的時候,我爸爸陷入了苦惱。
當時高中班主任騎著腳踏車來了一次我們家,給我送來了300元,可在我看來,這筆錢不能收下,畢竟他的工資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我拿了這筆錢,他該怎麼生活?所以選擇了拒絕!
我們家親戚少,爸爸只有一個哥哥,我媽媽這邊的親戚都沒錢,畢竟都是農村人,基本上家家戶戶差不多。我大伯是大隊書記,他家的日子過得好,可我們家實在是太窮,大伯打心眼看不上,再者當年爸爸結婚的時候,爺爺把家里最好的房子分給了我爸爸,大伯一直記在心里,所以平時也很少來往,見了面也只是客套地打個招呼。
我去上海的路費加上伙食費大概一百多元,父親想讓我買兩套新衣服,畢竟是去大城市,不能太寒酸。
爸爸只好放下尊嚴,帶著我去了大伯家,我雖然小時候平時會去大伯家找堂哥玩,但長大后爸爸不讓我去,便沒有再去過,他家蓋了新房子,很闊氣,爸爸走進去的時候,滿臉的不自在。
雖然兄弟二人有矛盾,但伸手不打笑臉人,爸爸還是賠著笑,大伯也很客氣地讓進房間說話。大娘端來了兩碗白糖水,還有瓜子花生,我和爸爸并沒有吃一顆瓜子,倒是對白糖水大口地喝著。
爸爸直奔主題:「大哥,小軍考上大學了,你也知道我們家的情況,想向你借點盤纏路費,以后等孩子出息了,肯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爸爸說的語無倫次,我能看得出來,爸爸在他的大哥面前,還是表現的很畏懼,話說完了,就等著大伯答應。
大伯問道:「借多少錢?」
「450元,除了盤纏路費,還想給小軍買兩套衣服。」爸爸說道!
「那麼多?我可拿不出來那麼多錢,小亮剛結完婚,又買了拖拉機,三五十塊錢,我還能想想辦法,到親戚家借到,四五百塊錢,我也弄不到那麼多錢。」
大伯說罷,臉就扭到一邊,完全一副送客的意思。
我爸爸是個識趣的人,就說了句「謝謝」,然后回到了家,此時我再也不想讓父親受委屈,回到家,騎著腳踏車,不顧爸媽問我去干什麼,然后就跑到縣城,找到班主任,希望他能借給我錢。
對于之前主動借錢我拒絕,如今又跑來借錢這件事,班主任沒有多說什麼,問我要多少錢,我沒有猶豫地數「300元」。班主任馬上就從兜里掏出來500元,對我說:「我料到你小子會來找我的。」
這句話讓我很尷尬,但還是說了句謝謝,沒有說感恩的話,也沒有向老師保證什麼,向老師告辭,我想早點回到家,告訴爸媽,借到錢了,不用再為錢的事情發愁了。
回到家,爸媽沒有做飯,媽媽看到我就哭,我拿出錢,告訴爸爸:「我向老師借的錢,這個錢我來還,你們不用擔心錢的事情,掙到錢給哥哥們用。」
我在第二天和爸爸到縣城,買了兩套新衣服,然后帶著厚重的行囊,前往上海讀書。
四年大學,我很認真,也很努力,雖然有時候因為穿著被人看不起,可在我看來,人生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要放長遠,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料到未來會怎樣?所以一點不著急,忍辱負重,不就是為了以后能夠過上好日子嘛。
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老家的財政局工作,這份工作干了9年時間,還了老師當年借給我的錢,娶了媳婦,可卻發現一件事:無論我多麼努力的工作,依舊和那些家境好的沒法比。
就這樣,31歲那年辭掉工作,到省城創業,這一干就是20多年,人也來到了中年,當然我雖然沒掙到多少錢,但也有房有車有存款,衣食無憂,還給爸媽以及兩個哥哥在老家縣城買了房子。
如今父輩都老了,大伯的兒子因為意外離世,女兒也因為生病去世,他的命運從高到低地走,晚年很凄涼,去年回家過年,大伯在正月初一的時候來到我家,求我給他養老,說他當年對不起我們一家人,是他這個做大哥的不是。
我看向父親,他低沉著頭,一言不發,而我覺得,當年也許大伯真的是沒錢,即使有錢,幫我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能理解。
就這樣,我把大伯送到了養老院,每個月3000元的費用我來出。至于我的老師,他孫子過讀大學的費用是我出的,還給老師買了房子和他喜愛的相機。
這一生,就這樣簡簡單單地過去了,知恩圖報,也不用嫉惡如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