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鄧麗君在泰國清邁猝然病逝。
這突然的消息,一時間令無數歌迷無法接受,親友們更是哭成一片。
而鄧麗君的媽媽趙素桂卻在一室的哭聲中,用近乎平靜的語氣說了一句:麗君走的是時候。
所以這背后究竟有什麼故事?鄧媽媽何出此言?難道她早就知道女兒會突然離開人世嗎?
鄧麗君出生于1953年,彼時,他們一家因為時局,已經搬到了台灣。
在鄧麗君之前,鄧家已經有了3個兒子,因為孩子太多了不好養活,實際上,鄧麗君的父母已經準備將再生下的孩子送給鄰居家了。
結果這一次,鄧媽媽竟然生了個女兒,她看著懷中軟軟糯糯,粉粉嫩嫩的女兒,心中的愛意愈加濃郁。
鄰居家等到孩子滿月的時候,提著東西去看望,鄧媽媽也明白鄰居家的意思,但是她抱著女兒突然就哭得不能自已。
最后鄰居見狀,只默默放下慰問禮品,就離去了。
母女情深,後來,鄧媽媽給寶貝女兒取名「鄧麗筠」,即便生活困難,依舊堅持想給唯一的女兒最好的。
不過在小麗君6歲上小學的時候,鄧媽媽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家中的生活更加拮據困難。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麗君登台演出,開始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分。
舞台上的她和其他小女孩一樣天真可愛,卻已經能夠將只學過一次的歌曲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觀眾緣更不用說。
一貫細心的鄧媽媽很快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送女兒去學了二胡。
結果誤打誤撞,學二胡的老師又發現了小麗君在歌唱方面異于常人的巨大潛力,并不斷鼓勵和指導小麗君練習歌唱技巧。
等到鄧麗君11歲的時候,鄧媽媽送女兒參加了歌唱訓練班去磨練歌藝。
而這個選擇也很快就有了回報,鄧麗君在不久后即以一首《采紅菱》奪得了當年的「金馬獎」唱片公司主辦歌唱比賽的冠軍。
比賽拿獎,一時之間成為了鄧麗君做歌星成名的捷徑,歌壇冉冉升起一顆新星
這之后,諸多電視台的直播節目紛紛邀請鄧麗君登台演出。
因為會有豐厚的報酬,鄧麗君基本上對所有的節目是「來者不拒」,希望借此替父母分擔。
1967年,14歲的鄧麗君加盟了一檔名叫《每日一星》節目,憑借在節目上且歌且舞的表現,鄧麗君一鳴驚人,人們開始以「天才女歌手」來稱呼她。
也正因如此,鄧麗君在歌舞廳演唱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月收入已經能夠達到2.3萬。
可以說,鄧麗君當時小小年紀,已經能夠撐起一個家了。
而和鄧麗君同齡的孩子還都在讀中學,生活重心主要以學業為主。
學校很快注意到了鄧麗君的成名,并主動找鄧媽媽談了話,因為鄧麗君忙于演唱,學業落了一大截,還助長了學生們不好好學習,做明星夢的風氣。
學校方面的意思是還是要以學業為主。
不過鄧麗君卻不想就此放棄自己的歌唱夢,除此之外,她還想養家,因為那時候,她唱歌,有一大半的原因就是為了賺錢。
而鄧媽媽也支持女兒的想法,干脆讓女兒放棄了學業,正式在台灣各大歌舞廳掛牌演唱。
這之后,鄧麗君開始了馬不停蹄奔波于各大歌舞廳的生活。
而鄧媽媽也開始作為女兒的「助手」,幫女兒拎著化妝箱,不論多麼惡劣的演出場所,風吹日曬,鄧媽媽都常伴女兒左右。
母女倆就這樣相依為命,到處奔跑碼頭。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刻苦加上天賦,鄧麗君真的唱紅了。
新加坡、香港、東南亞、日本,鄧麗君的聲音近乎傳遍,巡回演唱會也是開了一場又一場。
盡管只是國中畢業的文憑,但鄧麗君硬生生學會了用多種語言演唱,國語、粵語、上海話、客家話、山東話、台灣話、日語還有英語,同一首歌,鄧麗君能夠變幻這麼多語言。
1973年,鄧麗君赴日本灌錄唱片,開始全力于日本樂壇發展。
這一年,鄧麗君20歲,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日本,語言不通,環境不熟悉,飯菜也不合口味,鄧麗君過得很艱辛。
所幸鄧媽媽後來也跟著一起去了,知道女兒吃不慣日本的飯菜,她就變著花樣地給女兒做家鄉菜,陪著女兒一起去學日語,跟鄰居聊天,練口語。
在鄧媽媽的陪伴下,鄧麗君扛過了那段壓力山大的歲月。
她的風光背后,有一半要歸功于她的母親。
不過,面對這樣疼她愛她的母親,鄧麗君卻也曾埋怨過。
人們說,在娛樂圈當明星,有兩個條件,一是演一部好片或唱一首好歌,二就是再弄出點桃色新聞。
而花季時期的鄧麗君,看著別人談戀愛,自己也難免萌生想法,但是鄧媽媽的存在卻讓這一切化為了泡影。
歌舞廳時期,鄧麗君的風頭很盛,人美歌甜,有大膽的男生會主動向鄧麗君提出約會的請求。
其中有一個泰國華僑,人長得精神,高高帥帥的,鄧麗君春心萌動。
但是鄧媽媽卻明確同女兒約法三章,不許單獨同任何男人出去。
那怎麼辦呢,後來,鄧麗君同那個泰國華僑男孩約會,鄧媽媽就陪著,女兒約會媽媽也在身邊,這換作哪個男生估計也接受不了。
一來二去,就沒有男生敢約鄧麗君了。
這讓乖乖女鄧麗君都忍不住同朋友小聲抱怨:「媽媽的存在讓我沒人追!」
站在鄧媽媽的角度來看,她想要守護自己的寶貝女兒無可厚非,但是站在鄧麗君的角度來說,媽媽也確實造成了她的困擾。
不過即便如此,媽媽的守護,最終也沒能換來女兒情路的順利。
可能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情路不順事業順,鄧麗君的歌唱事業如日初升,但是她的情路卻很坎坷。
她第一個公開承認過的戀人,是她18歲時的初戀,名叫林振發,是馬來西亞的一名企業家。
只是隨著進軍日本歌壇,鄧麗君的歌唱事業飛速發展,忙于事業的她和林振發約定好了回來就結婚。
但是林振發卻終究沒能等到鄧麗君的歸期,年僅30歲就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最后,初戀無疾而終,沒能走到婚禮,更無法白頭,傷心欲絕的鄧麗君一度哭暈在林振發的墓前,心痛到難以自拔。
再往后,鄧麗君也有過幾段感情,包括離開日本,去往美國發展期間,同正在美國打拼,比自己小一歲的成龍相戀,但是最后也還是因為性格不合無疾而終。
分手后兩人再相見,是在一次頒獎晚會上。
主持人當時沖台上的鄧麗君賣了個關子,說待會有個人來給你頒獎,這個人你想不到,台下觀眾也想不到。
結果最后上來頒獎的人就是成龍。
原本大家覺得,兩個人都是大明星了,頂峰相見,大風大浪都見過了,兩人之間也只是過去有過一段感情罷了,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鄧麗君的眼淚還是唰地留了下來,而這是她當下感情的真實流露。
對待每一段感情,她都付出了真心,因為愛過,所以更難釋懷,這也注定了她在感情這條道路上的一路曲折。
1985年,鄧麗君在日本正式隱退,盡管還同歌壇藕斷絲連,但她也慢慢開始了周游列國的半隱居生活。
1986年,媒體的鏡頭再一次對準了鄧麗君的婚戀,她同馬來西亞糖業大王郭鶴年之子郭孔丞相愛了,兩個人一度進展到談婚論嫁那一步。
但是郭孔丞祖母卻提出了堅決反對,她對鄧麗君的歌星身份存在天然的偏見,幾度刁難,甚至提出了一些讓鄧麗君難以接受的條件。
不堪其辱的鄧麗君最終選擇了主動結束這段感情,她不愿做如那豪門闊太「金絲鳥雀」。
面對香港媒體記者極具指向性的提問:「很多女孩子羨慕嫁入豪門,你覺得如何?」
鄧麗君委婉地回答說:「我覺得這是緣分,我從來不怎麼羨慕別人……他有沒有錢都沒關系,大家在一起,只要開心……」
說到后面,鄧麗君卻已經泣不成聲,采訪只能中斷。
再之后,談到有關結婚的話題,鄧麗君只能用近乎哀求的語氣回答:「不要逼我出嫁嘛。」
最后一個男友,鄧麗君談了一個比自己小15歲的男生,名叫保羅。
鄧媽媽看著女兒經歷的前幾段感情,受盡受害,小心翼翼得問鄧麗君:「你準備同他結婚嗎?」
鄧麗君卻只淡淡說道:「結婚這件事,我早就斷了念想了!」
但盡管這樣說,其實最了解女兒的鄧媽媽很擔心女兒,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灑脫,如果能做到,她早就做到了,也就不會每次都因為感情遍體鱗傷了。
鄧媽媽心疼女兒,如今的她已經再無法像從前那樣守護她了,她多希望女兒能找到好男人結婚,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奈何這個愿望遲遲沒能實現,到最后成為了一場虛妄。
1994年4月底,鄧麗君和包括保羅在內的多位朋友,從香港赴泰國清邁旅游度假。
期間,鄧麗君給鄧媽媽打了長途電話,給鄧媽媽講了很多在泰國清邁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真的好喜歡清邁。
鄧媽媽能聽出來女兒是真的很開心,但是她又忍不住擔憂……
5月8日,鄧麗君在同媽媽打完最后一通電話后不久,就在清邁因為支氣管哮喘發作突然病逝了。
歌迷親友們聞訊,都深感不可置信,難以接受。
卻只有鄧媽媽知道,女兒這一路走來,究竟經歷了什麼?
原來不光是感情路坎坷,其實鄧麗君一早就疾病纏身。
哮喘這個毛病,從她9歲的時候,就開始伴隨著她,幾次發作,臉色煞白,喘息不過來,鄧媽媽就日夜守在女兒床前。
另外四處求醫問藥,悉心呵護,如此這般,鄧麗君的哮喘才得以好轉。
但是這個病終究無法做到藥到病除,鄧麗君只要一感冒,就會犯哮喘。
另外再加上鄧麗君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賺錢養家,盡管有媽媽陪著,但那一場場演出都是她實打實唱下來的,更何況作為歌手,長期用嗓,久而久之,積勞成疾,種種這一切其實早已經為她之后的病情埋下了禍患。
1987年,在鄧麗君同郭孔承的感情無疾而終后不久,鄧麗君的身體已然開始惡化。
她那時有腎臟方面的疾病,唱歌時因為身體的緣故會很痛苦。
有一些演出推不掉,鄧麗君只能開始用假嗓子唱歌。
病情更嚴重時,因為不得不使用一些含激素的藥物,鄧麗君的全身開始出現不同程度地浮腫。
在去泰國旅游前的那個冬天,鄧麗君得了一次感冒,誘發了哮喘,身體已經很不好了。
1995年在泰國,鄧麗君給家里致電,除了同母親說起泰國的風土人情,其實也曾坦言,自己的泰國哮喘病已經發作了多次。
當時她還笑稱可能是還沒適應下那邊的環境,但是自己是真的喜歡這里。而她的生命也最終結束在了那個她說非常喜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