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是如何做到香港 收息天王 和 地產大王
李兆基,祖籍廣東順德,1928年出生。幼年在故鄉的私塾接受教育。幾年之后,李兆基就到了父親開設在廣州市的銀莊學做生意。由于受到其父的熏染,于1947年,李兆基帶著一千元南闖香江,先后在黃金買賣及外匯中掘到了第一桶金。其后,李兆基又把資金投在經營五金與出入口的生意上,成績斐然。
1956年,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等人組成永業公司。1963年,李、郭、馮這個「三劍俠」組合,決定組成新鴻基企業公司。
1972年新地上市后不久,「三劍俠」即分道揚鑣,李兆基辭去新地總經理一職,自立門戶,創辦恒基兆業有限公司。當時,恒基兆業約有資產5000萬港元。
恒基兆業成立三年之后,旗下的發展地盤已增加到140多個,成為土地儲備最多的地產公司之一。而李兆基經營地產的「絕招」是長期派人游說舊樓的業主售樓,以個個擊破的方式,說服業主出售他們所擁有的單位,然后將整棟樓宇拆掉重建,恒基又長期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央報刊登廣告,收購香港的舊樓,以低價購入地皮。
恒基兆業創辦初期,李姚基就有意將其在香港上市。
後來,李兆基選擇永泰建業實行「反收購上市」。
1975年,李兆基以恒基兆業名下物業換取永泰建業1900萬股新股,控制了永泰建業42.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而入主永泰董事局。
1977年,李氏再以名下6個地盤換取永泰建業4200多萬股,將控制權增至70.8%。到1979年,短短四年,永泰建業成為一家擁有26個發展地盤的中型地產公司。
1981年8月,李兆基將恒基兆業大部分資產注入旗下一家 - 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以每股4元價格公開發售5000萬股新股,集資2億港元在香港上市。恒基地產上市后即躋身香港十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
1993年6月17日,李兆基透過旗下的恒基發展介入收購戰,并宣布從大股東楊氏家族手中購入美麗華酒店34.78%股權,每股作價17元,涉及資金33.57億港元。在恒基集團的管理下,美麗華的發展潛力正逐步發揮。
1993年,李兆基除策動收購美麗華酒店之外,還展開一連串行動。宣布在1992至1993年度業績時,大派現金紅利,每股恒地獲派1港元紅利,涉及金額高達16億港元,給股東帶來意外驚喜,與此同時,他又宣布發行4.6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安排將投資中國內地的恒基中國分拆上市,帶頭掀起分拆中國內地業務的分拆旋風,恒地在策劃分拆恒基中國時,又公布了集團的資產重估。每股資產凈值高達42.69港元,比市場預計的每股資產凈值約25至30元相差逾30%。此消息刺激恒地集團股價大幅標升,第二天即從每股24.2元急升到28.7元,升幅達18.6%,到同年底,恒地股價更攀升至59元,短短三個月間市值急增逾600億港元,恒地遂成為香港股市的藍籌股明星。這時,恒地市值達909.7億港元,僅次于新地、長實而成為香港第三大地產上市公司。
在香港回歸數年前,香港地產價格節節上升,恒基地產盈利年年增長,股息源源不斷,加上李兆基的持股量高,一直是香港收取股息最多的人,1996年及1997年度均收取股息逾30億元。
亞洲金融風暴后,香港地產價格顯著下跌。不過,李兆基憑借恒基地產、恒基發展、恒基中國、中華煤氣、美麗華酒店、香港小輪、恒基數碼科技七家上市公司,派息率均高達3厘以上,即使只是「坐享其成」,李兆基在過去三年也收取股息約52億元,榮獲香港的「收息大王」。
單是收息每年收入也超過10億元。
李兆基最大的嗜好就是工作,即使現在兩名兒子李家誠、李家杰逐步接班,李兆基仍堅持每天下午回公司,一直工作至晚上七、八點鐘。
另外,李兆基雖然腰纏萬貫,但他的飲食習慣卻很清淡,并非吃鮑魚、魚翅,而是吃豆腐、白菜,因為清淡的食物對身體健康最有幫助。
李兆基還喜歡各種不同運動,如高爾夫球、游泳、劃水、釣魚等。
此外,他還喜歡收藏一些綠色物品,其中尤對古玉情有獨鐘,如在他的辦公室內便擺放了一大塊綠玉石寫字桌和一部綠玉算盤。
當然,李兆基也有豐厚股息做個人投資,當中尤其喜歡增持自己系內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