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列疾馳的列車,行駛到中年時候,風景似乎都看過了,多了一份內心的閑適和豁達。
中年人走過的路和積累下的經驗,無不印證著一些過來人的智慧。
有三個重要的體悟,是中年人的寶貴財富。
01
人到中年,明白人生無小事
老子《道德經》中說道:「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人到中年,因為經歷過太多事情,對這句話便有了更多的感悟。
生活中的難事和大事,都從易事和小事開始,把無數件容易的事情辦成,把無數件小事辦成,難事也許就解決了,大事可能也就辦成了。
正因為懂得這些道理,便有了面對一切的勇氣,所以,在難事面前不再畏難,在大事面前不再發怵。
人生之路,只要將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固,就能無所畏懼。
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把身邊的小事做好,就是邁往成功、奮力向上的切實行動。
點滴河流,匯聚成大海;一磚一瓦,才能建起高樓大廈。
中年人相信,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即使點滴付出,都會有所收獲。
這份自信,來自時間的積累和對事物本質的洞察。
這是中年人特有的品質,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02
人到中年,知道反省促進步
《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
人到中年,最能促進自己進步的,就是不斷自省。
反省,就是時刻觀照自己的內心,反問自己: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為什麼這件事做得不夠好?為什麼那件事成功了……
人常說,騙別人容易,騙自己卻很難。
懂得反省,直面自己的內心。
總結成功的經驗,下次繼續努力;直視自己的不足,把不好的方面改掉,留下一個越來越優秀的自己。
中年人經過職場的摸爬滾打,在生活的磨礪中更清楚自己的短板所在,不斷反省,才能不斷進步。
了解自己的擅長和優勢,
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發揚優點、不再重復錯誤,這是自省給予成長最好的禮物。
03
人到中年,清楚接受是常態
年輕時候孜孜以求的東西,到了中年,不論得到與否,都不會那麼看重了。
經過了撞南墻時的頭破血流,才明白,有些東西,不僅僅是靠努力就可以得來的,而是多種因素的疊加。
明白了這一點,坦然接受,比憤憤不平和執迷不悟更加務實。
正如作家莫言所說:「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發生。」
說出「不」字很容易,「不想」「不行」「不可以」……但就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很有可能讓自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只有經歷多次嘗試,才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寶藏,可能只是亂了節奏,也可能只是時機不對……
但如果不去接受,只是一味的反抗、拒絕,便真的無法找到寶藏了。
通往寶藏的路,不只一條,還有多條可以選擇。
雖然,嘗試了也不一定就會尋到想要的東西,但相比結果,過程更值得珍惜。
與初出茅廬的青年人相比
,中年人因為那份允許事情發生的淡然,讓自己變得越發成熟和強大。
04
結語
人到中年,能真正體悟到很多事情,讓那些曾經縈繞在自己心頭的疑惑撥開迷霧見晴天。
踏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懂得反省,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得失,就是中年人最大的智慧。
余生,愿我們憑著這三點,越過山丘,找到自己的風景;到達彼岸,成就自己的人生。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