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周潤發還沒有成為受歡迎的發哥。
但他的好朋友吳孟達,也是第三期無線表演培訓班的學員,卻憑借《與鄭少秋》中的「胡鐵花」一角迅速走紅。
年少成名,春風得意。
面對輕松的名利,吳孟達開始膨脹,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他整天和一幫朋友沒日沒夜地喝酒、泡妞、玩耍。
當時公司要求他每月到公司匯報一次,但他充耳不聞;公司要求他回來錄制節目,他卻以大牌不予理睬。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兩三年,他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公司對他極為失望,將他藏在雪地里。由于不斷揮霍,吳孟達還欠著30萬的債務。三十萬在那個年代可不是小數目,幾乎每天都有債主上門討債。
結果,他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當時的好朋友杜琪峰甚至罵他「泥巴不能支撐墻」。
但無論如何,欠下的錢一定要還。沒有電影、陷入絕望的吳孟達想起了他的朋友周潤發。當時周潤發已經憑借《上海灘》中的「許文強」一角走紅,片約也發生了變化。是恒定的。
事實證明,30萬元對他來說還是買得起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周潤發沒有給他一,只給了他5個字:「你自己解決!」
這種感覺,有些人能夠深有體會。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朋友,卻不愿意幫助他。吳孟達冷酷到他也恨死周潤發了。恨他
那時的吳孟達能夠清楚地看到「什麼是朋友」。絕望中他曾想過自盡,但後來又因為恐懼而選擇了放棄。
在母親和「圈內兄弟」(有人認為弟弟是劉德華,也有人說是周星馳)的鼓勵下,吳孟達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浪子回頭。
他先把自己的六七個債主聚集在一起,真誠地希望他們能給他一個還債賺錢的機會:「我現在沒錢了,只有一條命,你要麼等我去掙錢,要麼等我去掙錢。」錢來償還債務,或者現在就奪走我的生命。」
債主無奈,只好答應給他時間,通過拍戲賺錢。
但名聲都快毀了的吳孟達可不能這麼輕易拍到。沒有人相信他會改變主意。不拍戲的日子里,他總是拿著演員的專業書籍潛心學習,或者虛心向圈內前輩請教。
直到有一天,吳孟達突然收到一部電影的邀請,導演給他分配了一個角色難度較高的角色。年少輕狂之后,吳孟達認真對待電影制作。影片上映后好評如潮,吳孟達也能還清債務,閑魚轉身。
很久之后,吳孟達才得知,這個演藝機會其實是好友周潤發向導演推薦的。
得知真相后,吳孟達淚流滿面。他曾經天真地以為自己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世界的殘酷,但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懂朋友們的真心。
多年后,周潤發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借給他30萬元,他很快就花掉了,再也爬不起來了。只有辛苦賺來的錢才會升值。」
吳孟達自己說:我是小聰明,他是大智慧,如果他借錢給我填這個洞,那麼我填完之后就可以繼續過腐敗的生活。
真正的友誼不是我借給你30萬,而是我給你自己賺30萬的能力。
最后我想說,有一種好朋友,可以當面罵你,卻默默幫你收拾爛攤子。
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