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十年之約」終于來了,他帶著《羅剎海市》強勢出擊,狠狠打了「四大惡人」的臉。
曾經消瘦的小伙子成了有些發福、略帶胡須的大叔,可不變的是他濃厚的嗓音和滄桑的容顏。
刀郎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與那英相互較量期間,刀郎的沉默讓他黯然失色,那英的一系列操作,為她贏得寶貴的人氣,最終成為贏家。
這一切,都源于這首歌曲帶來的話題。
那英的資源不必多說,她擁有一支很強大的隊伍,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憑借這一優勢,那英得到鐵桿粉絲的大力支持。
至于刀郎,他的音樂和商業模式背道而馳,這看似是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是一種格格不入。
盡管兩人都沒有對熱議作出回應,但他們對待輿論的態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那英參加家庭聚會,出國散心,甚至在風波過后,參加熱門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成為文娛榜熱搜話題
刀郎呢,依舊把重心放在創作上,這種對現代化的「排斥」不見得是好事情,并且,《羅剎海市》這首歌曲的傳唱度并不高,很多人聽后很快就會遺忘,和之前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風格截然相反。
如今,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大量「黑」刀郎的文章。
一些博主認為,刀郎的歌曲已經失去創作靈感,曲調選自山歌小調,歌詞來源于《聊齋志異》,并且如今,刀郎的作品流量下滑嚴重,關注刀郎需要操作幾次才能成功。
這種情況的背后,是否暗藏玄機?
不少人猜測,刀郎被資本限流了,在這場無畏無懼比賽中,他并不是最后的贏家。
有網友評價:勝負已經很明顯了,那英才是最后的贏家。
只不過,這樣的結局網友難以接受,就如同歌曲中唱的那樣,「顛倒黑白」「分不清是驢還是馬」,歌詞宛如一面照妖鏡,也是對當下局勢的一個預演。
或許對于刀郎來說,他并不在意勝負,甚至沒有這個概念。
對于一個真正熱愛的音樂的人來講,音樂不是一場競爭,沒有輸贏一說。
想當年,汪峰對旭日陽剛極為欣賞,甚至還邀請兩人參加自己的演唱會,但等旭日陽剛憑借《春天里》撈金無數時,汪峰的心態立刻發生改變。
汪峰狀告旭日陽剛一事的確沒有錯,但是在大眾看來,他實在沒必要這樣做,反倒顯得小家子氣。
反觀刀郎,他不怕別人唱紅他的歌曲,甚至一次性買斷歌曲的版權,為的就是讓更多人免費聽。
原則上來說,那英和刀郎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但在網友的主觀意識中,刀郎才是擁有藝術家品質的人,而非商人。
至于那英,至今沒有公開回應大眾的疑問,因禍得福,坐享漁翁之利。
筆者認為,那英這段時間內不會回應,她干嘛要回應呢?要子彈多飛一會兒不好嗎?
至于道歉,就更別說了,除非《羅剎海市》的熱度下降了,網友忘記了。
或許那個時候,那英會起草一份道歉書,這樣的話,輿論二度席卷而來,又是一波新流量,想想就激動。
誰都沒想到,被大眾否認的那英居然成了贏家,王者歸來的刀郎間接性「幫助」了她,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就如同《羅剎海市》的歌詞一樣諷刺至極。
或許現在的人忽略了音樂對人的意義。它不是斂財的工具,不是競爭的武器,而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方式。
如今,刀郎擺脫競爭對于他的束縛,看淡一切,我覺得音樂在他的身上發揮了很大魔力,會永遠閃耀著。
音樂是一切痛苦的源頭,也是快樂的發源地。
不管外界的質疑對刀郎有什麼影響,我們都不能否認,他才是真正的音樂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