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卡車銷售市場現狀
從事卡車銷售相關工作10年來,第一次突然覺得心裡很空虛,覺得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對銷售乃至行業的發展有些迷茫。2015年,確切的說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重型卡車銷售隨著經濟的快速下滑而進入持續下滑狀態。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整個中重卡車銷售據相關媒體統計,下滑僅有25%左右。這個我並不認同,實際上牌銷售車輛下滑幅度遠遠超過這個。進入2016年,1月份銷售依然不容樂觀,這可能跟中國的傳統春節有關,但是在市場一線看來,2016年,卡車銷售狀況依然不容有任何樂觀情緒。
在年底和現在,很多行業內的人問我,你怎麼看2016年中國重型卡車銷售市場狀況。這個聊的滾瓜爛熟的話題,今天在我博客裡想再次重複一遍,以供參考。
1、中國物流行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細分市場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
我們國家的半掛公路物流行業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隨著近10年來高速公路的發展和近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國的重型卡車運輸業務也突飛猛進的發展,城市中間的運輸紐帶形成。隨著貨運市場的完善,貨物類別的劃分和規范,整個貨運行業自2010年至今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物流行業細分及整合步伐也越來越快。
快遞、冷鏈、危化、轎運、建材、日用工業品、港脫等相關物流行業都在進行資源整合,讓專業的公司來做專業的事,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時間幹線物流、甩掛物流等興起也證明了如此。
物流行業的細分市場整合,給市場帶來最大的苦楚莫過于一直以散戶為銷售中心的卡車銷售類4S店及購買車輛的小散戶。這麼多年來,我國的公路運輸行業,散戶車輛的運輸能力和車輛的購買力,一直大于企業客戶。
但是經過這幾年大型物流公司對于細分物流市場的開拓和蠶食,用大量的資金和承包的大量貨源為基礎,通過科學化管理及提升運輸效率,通過相當多的優勢,將物流的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讓散戶情何以堪。這種規模效應不是誰能阻擋的,細分市場的發展講師未來物流行業發展最重要的核心。也許散戶100輛車才能完成的工作,交給專業的物流公司來做,可能70輛車就足夠了。而要70輛車完成100輛車的任務,企業客戶對于車輛的質量可靠性能將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這幾年來,進口車在中國飛速發展就是證明。
2、中國目前公路車輛貨運效率比較低,提升車輛使用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據相關媒體這些年來統計顯示,中國卡車平均年運輸2740噸/台,這個是平均值(含超載和不超載)。富豪卡車公司亞洲區常務副總裁吳瑜章介紹說,中國運輸電子產品和食品的成本要比美國高出40%-50%,平均每一單貨物運送中,中國的供應鏈要倒手27次。低下的運輸效率直接導致了企業回報率的降低。
儘管中國公路通車里程再創新高,高速公路已發展到世界第一的水準,但公路的運輸效率卻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在國際推行的貨櫃運輸方式方面,中國的普及率很低。吳瑜章說,中國大陸的貨物只有20%是以貨櫃方式運輸的,而世界貨物集裝化水準為50%以上。
筆者2010年去歐洲國家半個月,在那邊高速公路上也跑了將近1000公里,路上看到的貨運車輛基本上都是貨櫃,內部貨物幾乎都是以託盤呈現,不但裝卸貨物方便效率高,更不會出現像我們國家很多超寬超長的車輛在運營。
中國高速公路路況並不比國外的差,他們的時速也不過80-90,我們時速也差不多,但是效率為什麼差那麼多?這個大家看看廣東等地的停車場和配貨站就行了,看看每天都有多少車在停滯不前?
如果通過提升車輛使用效率,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卡車嗎?
3、重型卡車產品顯得雜亂差,半掛車專用車粗放型發展根本無規范可言
依據目前的市場狀況和未來公路用車的大環境,未來中國國內公路用車重型卡車年需求將不會超過50萬輛,而生產廠商卻有10幾家,其中解放、東風、重汽、陝汽、歐曼集中度為80%以上,剩餘的不足20%有個廠家去蠶食。如今的卡車銷售市場,除了價格比拼、服務比拼還有整天吹牛逼的行銷比拼,還剩下什麼了?
發動機、變速箱、後橋及整個點氣路技術這些年來看看我們國家卡車都做了什麼?大廠家每年都吹牛逼銷售了多少個億,那麼問題來了,請問一下各個廠家,「你們的錢都花在哪裡了「?
筆者做了這些年卡車的銷售,重卡企業每年的確花費很多錢,在哪裡?答案是:由于質量問題導致的服務費用每年超高;由于市場競爭,和競爭對手爭搶客戶讓利了;由于天天做廣告吹牛逼花費了;
為什麼沒有一個廠家敢站出來說,我今年的虧損是由于投入研發資金過度,導致虧損的!
在看看中國的半掛車行業,更是如此。眾所周知山東梁山的半掛車基地,如今經過政府干預工作,如今也算有些改變,但是仍然不能達到預計效果。很多人都會歸結于價格問題,才有發展。
其實筆者認為,半掛車行業如此,並不是價格等問題,而是在于中國整個大運輸環境就是大部分半掛車就是需求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如果物流行業整合,國家法規變化,這些半掛車廠家是不是要自然倒閉?
2014年開始,中國經濟跳水,重型卡車尤其是工程類產品出現斷崖式下跌,受此牽連的三一、中聯等企業等痛不欲生。除了這些工程類產品廠家,解放、東風銷售下滑衝擊不大,陝汽在港口車,輕量化產品有些突破,而歐曼、重汽、紅岩、北奔、華菱等企業受到嚴重影響,工程自卸車下滑都超過70%,華菱更是悲壯,連股權都需要受讓,這不得不讓這些企業在未來的幾年考慮車型的轉型。于是乎2016年各個廠家都齊聲高喊,我們要向牽引車市場開炮,因此2016年卡車銷售市場尤其是牽引車市場,將是你死我活的戰場。
在工程車方面,資訊的流通促進了車輛的使用效率,工程車在最近幾年,即時是經濟有所好轉,但是需求總量的恢復可能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4、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後,地方執法分 化嚴重
呼籲了多少年,1589終于進行了部分修改,對于卡車生產企業,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是個促進。但是筆者認為這次的改版,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在我們國家,如今物流行業路政、交通的法律法規是人治而不是法制。
就簡單簡單的一個車輛的軸荷,路政和交通都有兩種執法標準,這不是玩笑嗎?
就17.5米平板半掛運輸車,公告要求該車輛運營不可拆卸的大件物品。2008年國家取消該公告,可為什麼2012年還有新車出現?再看看路上,17.5米大板改成22米的,裝車(電器類、輕拋貨物)寬度超過4米的比比皆是。
車輛手續買賣的、套戶的、假戶的等等問題層出不窮。而在運輸車輛的這個行業,早就是公開的秘密。為什麼很多地方政府明知道違法而不去強行制止昵?當然,筆者話說的有些過激。本意在于政府能夠公平公正儘快解決目前問題,還貨運市場一個公道。
散戶購買車輛,很多車輛在市場上跑了2年,連銀行貸款都沒有還清,在路上還受到各種罰款的,導致目前散戶買車並不積極,得過且過吧。
說一千道一萬,在目前中國經濟壓力下行的情況下,多少企業都在想著如何降低成本獲取效益求得發展。物流成本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在中國物流行業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中,散戶購車的積極性降低,大中型企業有要需求更高檔的進口車,工程車輛需求明顯下降,2016年中國的卡車市場想好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