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千億資產出走后,李嘉誠兩次獲英國授爵,曹德旺:我不想和他比
#李嘉誠#李嘉誠一直是商界的「常青樹」。比如他今年90多了,還是受到很多批評。
曾幾何時,他憑借內地房地產賺了不少錢。誰也沒想到,老李會突然拿著上千億的資產,轉向歐洲國家,主要是英國。
這一行為在當時很快引起了極大的不滿,湊熱鬧的網友們只喊了一句:別讓他跑了!
畢竟當時房地產如火如荼,誰也看不出老李的「退」到底是什麼意思。
春江水暖鴨先知
事實上,李嘉誠是一個謹慎的投資者,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從來沒有賺到最后一塊銅。
回顧這幾年,房地產環境充滿了悲哀,但早早離開的老李卻聰明而快樂。
同期,地產大亨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老李卻憑借此前拿下的「大半個英國」的能源、地產、醫療等基建資產,獲利千億,不得不感慨自己的「高超技藝」。
據粗略統計,老李在英國的投資最高峰時高達4000億元,涉及多個領域。難怪英國媒體以為他是要把英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方收入囊中。
當然,在瘋狂「買買買」的同時,老李也為英國帶來了數百萬的就業崗位。為了留住老李,英國王室還兩次授予老李爵位勛章。這個榮譽放眼整個英國歷史,恐怕也是鳳毛麟角。
然而,畢竟英國王室錯付了。李一直是個「徹底的商人」。他在生意場上一直是「知大勢,知進退」的,總是及時止損,轉向盈利的地方。
隨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和能源危機的演變,英國環境發生變化,老李迅速開始調整方向,開始陸續出售和轉賣海外資產。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從海外市場和企業追回了1155億資產。
李嘉誠的這一系列舉動也讓英國市場管理局深感不安,并據此對老李進行了調查和封殺。在他們看來,老李賺錢跑路的舉動無異于「空手套白狼」。
另一方面,李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大陸。去年,他先后拿下重慶、廣東等省市的房地產項目。此外,他投入25億元與國家電網電力達成合作,涉及新能源領域。
回歸新風,老李依然是最大贏家。
李嘉誠這一輪又轉了,自然又盈利了。畢竟,魚與熊掌兼得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但除了從英國、歐洲等地撤出的數千億資金外,又引進了英美的前沿醫學核心技術,意圖開發新的領域。
早在2017年,一向投資謹慎的李就開始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來自哈佛醫學院最前沿的「百勝泰」物質后,他公開覺得自己「像個20歲的嬰兒」,隨后又追加2億投資,推動其商業落地。
據悉,這種分子藥劑出現之初,受到原料提取等技術問題的限制,「時間技術」一度只流行于北美富人圈。國內地產大亨潘石屹也向哈佛和耶魯捐款6億元。提前和「百勝泰」班接觸后,他坦言指甲長得更快了。
這種能讓指甲長得更快的分子的機制是通過提高NAD+的水平來促進身體的年輕。直到最近幾年李的大量投資,「酶催化」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種「時間技術」的天價門檻正式被打破。
「百勝泰」率先在日本掀起老齡化熱潮,隨后從日本銀座逐漸引入國內JD.COM頻道貨架。四位數的門檻價格,讓它在國內一二線高凈值觀眾中第一受歡迎。
以李多年的布局,旗下和記醫藥在港交所上市當天市值高達700億。可以說是賺了不少錢,京東頻道的「百勝台」也成功掀起了長生不老的熱潮。網友紛紛感慨,李做生意從來沒虧過,這一輪布局既賺了時間又賺了錢。
本質上不過是老李的又一次「利己投資」。一方面,老李已經老了,他有自己穩固李家財富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老齡化的進程,這類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為什麼不把他龐大的入口標準化呢?
雖然追求利潤沒有錯,但是商人不要失去原則,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
李這些年對資產見風使舵的做法也讓很多人感到不滿。畢竟這塊地賺的錢應該回饋社會,而不是遇到困難就轉身離開。
關于這一點,著名企業家曹先生曾坦言:不要拿我和他比,我們根本不是一類人。
畢竟李嘉誠的成功靠的是我們國家的各種支持和補貼。雖然他是一個商人,但他不應該忘記這一點。
現在輪到老李了,我們也希望他能真正回歸本源,留下來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