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網有很多關于家庭主婦處境的討論,日本主婦們在社交平台上或吐槽、或發泄地分享了她們經歷的生活細節,引發熱議。
前有路人理所當然「教育」媽媽自己做土豆沙拉,
后有丈夫嘲疲憊妻子晚飯下速凍水餃「是偷懶」。
更有「路人丈夫」街頭采訪時,當著妻子的面說「做炸雞是偷懶」。
這幾件事都是對于家務一竅不通的「大男人們」,理直氣壯地輕視主婦的付出。
「土豆沙拉」事件發生在上個月,是一位網友在超市的小菜柜台目睹的一幕。
一個年長男性非常理所當然地教訓著一位帶孩子來買小菜的媽媽。
「都當媽的人了,至少土豆沙拉要自己做吧。」
說完他便離開了,而那個帶著孩子的媽媽卻手里拎著熟食,低著頭留在了原地。
一個不相干的路人,為什麼能這麼理直氣壯地教育別人做主婦、做媽媽的「本分」,嫌人家不自己動手做小菜,簡直匪夷所思。
但另一則爆火的日推帖子,卻說明這種對于家庭主婦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這個帖子里說的就是上面提到的 速凍水餃事件,妻子因為太累了,晚飯就做了速凍餃子。
飯桌上,大兒子說,「媽媽,餃子真好吃!」
丈夫卻笑著接過話茬說,「你媽媽偷懶,這個是冷凍的。」
主婦每天光是家務和育兒就忙得連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偶爾給家人吃一頓速凍餃子就是偷懶?
妻子既生氣又難過,就po出了這條推文。
還好廣大網友對她的支持和安慰,讓她的心情好了很多,并且決定第二天繼續吃餃子。
「什麼是真正的偷懶,你應該直接把食物原材料提供給你丈夫。」
「我在家工作,休息時間做午飯,到晚飯時間整個人都已經累得不行了,
要是丈夫準備好了晚飯,不管吃什麼我都感激不盡。
只要是別人給我做的,那就什麼都好吃!
冷凍食品也可以!
如果他覺得不行,那讓他自己做啊?」
「我家也有存速凍餃子哦~因為速凍的有一種自己做不出來的味道。
最近太熱了,請小心廚房中暑。」
「我沒做過餃子,我媽雖然是手工包餃子,但并不怎麼喜歡,相對來說好像很辛苦。
我也幫忙包過餃子,但是也并沒有很開心。冷凍餃子很好吃啊。
或者說,讓人幫忙準備好飯菜,卻說別人做的飯菜‘是偷懶’、‘太簡單’,這很不禮貌。
兒子說的才是對的!」
不管是教訓媽媽不自己做土豆沙拉的路人,還是嘲妻子「偷懶」下速凍水餃的丈夫,都毫不意外地被網友懟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
因為就在水餃推文發出之后一周,就出現了 「做炸雞是偷懶」的丈夫言論。
事情是這樣的,由于土豆沙拉、速凍水餃事件在網上討論的熱度很高,所以就有節目以「下速凍餃子是偷懶嗎」這樣的問題,
在日本街頭隨機采訪路人。
其中一對采訪對象是結婚7年的30代夫妻,在「速凍餃子是偷懶嗎」這樣的問題上,丈夫的回答點燃了整個日網的怒火。
他非常坦然地覺得速凍餃子就是偷懶,而且還覺得「炸雞做起來也很簡單,也是偷懶。」
一旁的妻子聽了都驚呆了,節目組又問了妻子平時是怎麼做炸雞的,
但即使是在妻子把炸雞的繁瑣過程說出來之后,丈夫還是很不以為然,說「不管怎麼說炸雞還是垃圾食品啊!」
炸雞=垃圾食品=做起來很簡單?????
一聽就是從來沒做過飯、做過家事的人想當然的說法,而他這樣不把主婦付出當回事的態度也激怒了很多人。
「即使是家人也不能對別人做的料理逼逼賴賴唧唧歪歪,
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被允許的野蠻行為,請廣而告之~」
「速凍餃子是偷懶?
炸雞也是偷懶?
這個世界上的丈夫們有沒有搞錯啊?
只有做飯的人才能說自己偷懶。
對著別人做好的東西說三道四,自己把家務育兒都做了再說吧!」
無論是土豆沙拉、速凍餃子還是炸雞,這些普遍存在的「偷懶」言論都揭示出了很多問題,
對母親、對主婦的不理解,對料理的不理解,社會對主婦的嚴格要求,男女差別以及育兒支援等等。
這些在網友的回懟里或多或少都有提到, 但這些問題中最令人感到心酸的,其實是女性自己的罪惡感。
土豆沙拉那條推文里有個細節,那個被無緣無故苛責的媽媽,在路人走開之后「低著頭留在了原地」。
她沒有回答更沒有反擊,只是默默地低頭停在原地,也許她潛意識隱隱也這麼覺得,
覺得自己是個不稱職的母親,不自己做飯,給家人買現成的熟食。
而這樣的「罪惡感」在很多日本主婦心里,都存在著。
女性結婚生子后,不管是不是專職主婦,操持家務、撫養孩子都會被當成是她們的任務,
而且這些任務必須得要做到完美,才能算是個合格的妻子和母親。
這樣專門針對女性的高要求其實在世界范圍內都很普遍,寡姐參演的電影《婚姻故事》里,
為她打失婚官司的律師非常直白地揭開了這個事實:
「人們不接受一個喝太多酒、沖孩子大吼還罵他混蛋的母親,但人們都能接受不完美的父親。
你必須完美,但你丈夫就算是個廢物也沒關系。
你總是會被要求達到不同的、更高的標準,這樣的雙標很噁心,但現實就是這樣。」
不管有沒有工作,是不是全職主婦,都要照顧好家庭,這樣的觀念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女性自己也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到的。
雖然她們真的已經很累很忙了,忙到連自己獨處的時間都沒有,但依然會被主婦的「職責」桎梏,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日本一個雜志曾經調查了50位媽媽的日常,從剛出生嬰兒的媽媽到國中生的媽媽,她們疲憊的時間并沒有因為孩子的長大而減少。
首先,育兒就是一件讓人心力交瘁的事,
「不管去哪兒、干什麼,孩子都要跟媽媽在一起,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處理事情,就很煩躁。」
「孩子們互相爭奪玩具,搶到對打、激烈爭吵的時候,不要再叫我了!」
「特別是孩子哭個不停的時候,已經什麼都不想想了,讓我稍微休息一下吧。」
陷入育兒地獄的同時,家務活也沒有盡頭。
「準備做晚飯和洗衣服的時候,會被孩子們喊著‘肚子餓了!’‘快點開飯!’這樣催促。」
「吃完飯收拾東西的時候,孩子在客廳里玩游戲,丈夫在沙發上一邊放松一邊看電視的時候,
不由得會想‘要是我一個人的話,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吧’。」
一方面,媽媽、主婦們被繁重的育兒、家務纏身,丈夫工作很忙、或者完全幫不上忙,也沒有別人可以托付,累到懷疑人生,想要逃離。
但另一方面,她們又因為自己「主婦的本分」,偶爾自己出去玩、放松一下都會有罪惡感,「如果是全職主婦的話,很難拜托周圍的人。」
家務和育兒,可能是最不容易被感激、被表揚的工作了,因為你所做的一切在別人眼里都是理所當然的。
你做好了是應該的,但只要有一點沒有達到理想的「主婦目標」,就會被說是「偷懶」。
但潛移默化的觀念不一定是對的,母親的日常即使瑣碎、不被人看到,卻同樣繁重辛苦,
她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需要自己的付出得到認可和感謝。
媽媽們也沒有必要對自己太苛刻,覺得自己必須要做到完美,必須為了家人奉獻自己。
被育兒和家務塞滿的日常里,哪怕只能抽出十分鐘、半小時的空閑,也可以自己吃吃甜點、看看劇,在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放松一下。
有時候累到不想做飯,湊合一頓,買點速食也很正常。
不管是什麼樣的餐桌,怎樣的家庭,都希望能夠尊重主婦的付出和勞動,并且把這種愛和感謝傳達給媽媽們。
也希望主婦們能夠不苛責自己,家務和育兒是永遠做不完的,不做到完美也可以,多留給自己一點獨處放松的空間,多照顧自己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