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男人」的楊穎終于迎來退潮:當初有多豪橫,後來就得多收斂

娛樂圈的更新換代和殘酷競爭,能讓人一夜成名,也能讓人一夕之間淪為明日黃花。

有些人從頂級流量到無人問津,或許只經歷了短短幾年,這樣的結果令人始料未及又在意料之中。

比如楊穎,此前她在金雞獎后台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是否有新作品,她拘謹的說要到明年。

事業迎來退潮的楊穎,果然是當初有豪橫,後來就得多收斂。

網友對她的回答則是一水的吐槽,甚至有網友直言:「沒有楊穎的中國電影,才會越來越好。」

這是楊穎的尷尬,也是演員的悲哀。

她曾經的那些努力和事業心,也都襯托成了笑話。

從一線頂流到全民不再看好,盡管名利雙收,但名和利都救不了楊穎。

潮起潮落,楊穎的際遇也應了那句話:時代拋棄一個人的時候,連聲招呼都懶得打。

從十八線嫩模到頂級流量,楊穎不靠男人,但把男人當跳板

楊穎14歲就以嫩模身份出道,當時的嫩模不需要學歷,也不需要走台能力,更不要提以后成為演員所必備的演技了。

作為嫩模,只需長得夠靚就行。至于其他方面,有,則是錦上添花,無,也是無傷大雅。

于是,嫩模出道的楊穎在香港小有名氣后,又被公司送到日本娛樂圈鍍金,只不過那時的她遠沒有現在的「神顏」。

所以在日本娛樂圈打拼的同時,楊穎還為自己的容貌想了些辦法。

當年從日本回國發展,楊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擺脫嫩模身份,進軍演藝圈。

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和學習的楊穎,在演技上可以說是白紙一張。

但在2007年的處女秀《矮仔多情》中,她雖然演技青澀,但好在清純靚麗,讓人忽略了她不成熟的演技。

有人說楊穎是個「奇女子」,從一個出身普通的嫩模,能一步步地爬到頂流位置,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而她的這些所謂「成就」,也離不開她身后的恩人。

楊穎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黃百鳴。

當年在眾星云集的《花田囍事2010》中,滿臉膠原蛋白的楊穎,戲份不亞于吳君如和熊黛林。

但要說到真正幫她攀上頂峰的人,自然非黃曉明莫屬。

一個是剛剛有點名氣的娛樂圈新人,另一個是早就躋身當紅一線的偶像小生,當初兩人天雷勾地火的戀情可是羨煞旁人。

在這段戀情中,誰是受益最大的一方,大家也一目了然。

就算當時媒體拍到黃曉明對楊穎冷眼相待或是大聲呵責,可楊穎在權衡利弊之下,都能「忍辱負重」,如今看來這姑娘的確不是一般人。

後來,在黃曉明的牽線搭橋下,楊穎順利成為當時如日中天的華誼的旗下藝人。

彼時恰逢李冰冰等人離開,加上黃曉明這位昔日「華誼一哥」的力挺,楊穎在圈里的地位也大幅度的水漲船高。

也是在加入華誼后,她開啟了自己的「女一號」生涯。

在電影《全城熱戀》中,楊穎搭檔井柏然出演其中一個單元的女主角。

以她當時的咖位,實屬給她「鑲金花」無疑。

自從成為黃曉明的女人后,楊穎的事業突飛猛進。

僅僅在2015年這一年內,她不僅成為多部電影的女一號,時尚等資源也是水漲船高,甚至與劉詩詩等人并列成為新「四小花旦」 。

每一個成功女性或許最忌諱的一個說法,就是別人說她是靠男人上位。

楊穎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黃百鳴還是黃曉明,都是楊穎爬上頂流位置的重要「跳板」。

說回成為演員后的楊穎,其實在認識黃曉明之前,她在參演的影視作品中的表現,還沒讓觀眾覺得難以入眼。

一方面她的表現中規中矩,大家也不想對一個人過多苛責,另一方面,誰會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演藝圈「小透明」身上呢。

那麼,楊穎到底是從何時開始,被觀眾拉進了「演技黑名單」的呢?

當初多豪橫,後來多收斂,成于黃曉明的楊穎,終是敗給了自己

自出道以來,楊穎身上繞不開的兩個詞就是:演技和顏值。誠實地講,論外貌,她的確有傲嬌的資本。

不管這個顏值是天生的還是后天改造得來的,但楊穎的顏值放在美女如云的娛樂圈里,確實是夠出圈的存在。

但與出色的外貌形成強烈對比的,便是她那拿不出手的演技,以至于許多網友評價她是:「除了美貌,一無所有。」

此前在電影頒獎禮后台,倪妮被采訪時坦言「自己沒作品,所以沒有底氣接受采訪」。

同樣的自覺,今年也出現在了前輩高圓圓身上。

觀眾可以接受一個演員起點低,可以接受她們暫時沒有作品,甚至能接受她們拍過的爛片,但卻不能接受一個演員沒有自知之明,更不能原諒她們不進反退。

而這些正是讓楊穎一步步跌下神壇的原因。

所謂「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如果楊穎老老實實當個「花瓶」,大家或許不會過多要求她有演技。

可人家有「上進心」,非要當個實力派,卻又沒有那個實力。

與楊穎日益攀升的人氣相比,她逐年呈現倒退的演技,也正在一點點地挑戰觀眾的忍耐底線。

大概是從她主演的《大漢情緣之云中歌》開始,因為「瞪眼」演技和假吃,楊穎開始成為大家吐槽的對象。

也是從那時開始,觀眾開始慢慢認識到楊穎的演技。

自此「瞪眼」演技成了楊穎的代名詞,無論角色是何情緒,都能讓她一招化解,喜怒哀樂只要瞪眼就夠了。

「勤能補拙」,本就沒什麼演技基礎的楊穎,如果在這時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停下腳步好好審視自己一番,然后努力去彌補先天的不足,實現彎道超車也不無可能。

即便深知自身不足,面對外界質疑時,楊穎依舊我行我素,憑借著高人氣和高流量,在各種影視劇中「橫行」。

所以在那些年里,大家能看到她合作的大導演從徐克到烏爾善。

她能僅憑在《尋龍訣》中二十多分鐘的戲份,就拿下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的獎項。

的確,那時的她有資本捧,有粉絲追,有流量撐著,她有恃寵而驕的底氣,也有自負后果的本錢。

再加上演藝事業走高的同時,楊穎又遇上了綜藝井噴的時代。

作為《奔跑吧,兄弟》中的主力女MC,讓她的人氣和流量又登上了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度,商業價值幾乎達到了一個巔峰。

也是在此時,楊穎飄了,甚至有些得意忘形,所以她在面對記者采訪時,敢放言:「我如果順利的話,應該拿遍了所有的獎項。」

面對網上的議論紛紛,她依舊敢大言不慚地自信說道:「我就值八千萬的片酬。」

而今想想,如果楊穎能預料到若干年后自己的現狀,不知道當年的她還敢不敢說出這些豪言壯語。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當初的自己有多豪橫,後來的她就得多收斂。

如果說《大漢情緣之云中歌》中的楊穎因為假吃,只是被暫時推上了風口浪尖,那麼《孤芳不自賞》里的「摳圖演技」,則徹底把她按在了虛假演技的恥辱柱上。

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楊穎依舊沒意識到危機將臨, 只不過在一連串的「假吃、假演、假紅毯」的事實攻擊下,她那些所謂的「功成名就」早就不堪一擊。

楊穎的這些爛演技而不自知,自以為是的態度挑戰大家對于爛演技的容忍度,而這也成了楊穎口碑跌破的最后轉折點。

此后,楊穎又陸續參演了《創業時代》《我的真朋友》等作品,無一例外地陷入被吐槽和質疑的境況中,「有楊穎就不看」的聲音越來越高。

正如當年她和黃曉明還沒失婚時,這兩口子基本和爛片王的稱號劃等號,就像網友給他們所寫的那副對聯一樣。

上聯「楊穎出征,寸草不生」。

下聯「曉明拒演,必出經典」

橫批「夫妻廢片」。

好在後來的黃曉明去油成功,憑借《鬢邊不是海棠紅》挽回名聲,可楊穎則繼續在不知所謂的爛片中徜徉。

從前的楊穎,無論她演成什麼樣,都有導演和資本在一旁為她挽尊,而有些導演們也心知肚明她是何等水平,所以給她安排的大多是無需演技的花瓶角色。

直到在拍攝電影《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時,導演高群書的一番話算是撕開了楊穎的最后一層遮羞布。

高群書曾說:「電影拍攝最大的難度就是楊穎,很多演員像海綿一樣會吸水,但她就像涂了一層油,你怎麼潑都潑不進去,楊穎讓我第一次有了挫敗感。」

高群書導演的話正如我們前面所講,嫩模出身的楊穎本就沒什麼演技基礎,加上後來她或許也沒想過自己需要去磨煉演技。

于是既沒有先天天賦又沒有后天努力的楊穎,成了大家眼中「扶不起的阿斗」。至少在演員這層身份上,她是不及格的。

從平面小模到一線明星,楊穎的履歷或許豐富且讓人看了眼紅,但造就她的并不是由她個人能力所得,而是行業的浮躁、資本的生捧和粉絲的盲目推崇。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楊穎和黃曉明的那段婚姻不可謂是她事業的助推力。

即便後來黃曉明不復往昔一線輝煌,但彼時已經追趕甚至超越黃曉明的楊穎,早已不在乎這段婚姻是否還能為自己創造價值。

成于黃曉明,卻敗給自己的楊穎,歸根結底她是輸在了自己總是想要選擇一條毫不費力的路,所以吃夠了黃曉明「紅利」的她最終還是回到了那個「怪圈」——沒演技,靠流量。

上天早就冥冥之中給每個人的所得標好了價碼,任意揮霍的結果就是老天終會收回那些饋贈。

與黃曉明失婚后,楊穎的資源斷崖式下降。

時尚資源方面,無論是品牌代言還是紅毯走秀,楊穎都不再是對方放在第一梯隊的考慮。

綜藝方面,除了還有一檔茍延殘喘的《奔跑吧,兄弟》,她已經開始在其他綜藝中扮演著端茶倒水的角色,即便是在「跑男」里,她的C位也不再向往日那般光鮮。

至于演藝資源,暫不說此前傳出的戲骨拒絕和她合作,如今的楊穎所能搭檔的演員,也從一線變成了鮮肉。

楊穎的演藝事業面臨著越走越窄的現狀是顯而易見的,她的危機或許遠比大家看到的還要嚴重。

要知道,曾經的楊穎可是各大頭版熱搜的常客,可如今的她,能想到的最近的一次熱搜,好像還是她在生日會上的造型,毫無例外地依舊是美貌討論。

現今的楊穎,早已不是當年在娛樂圈里「興風作浪」的楊穎了。

她的尷尬一如2019年她登上美版《Vogue》的封面時,雜志給她的頭銜——中國版「金·卡戴珊」。

一個「演員」,沒有質量過硬的作品和口碑可提,代表作品是外表、伴侶和真人秀,只能拿社交網絡粉絲數充數,何等尷尬的一幕。

在楊穎日積月累的爛片和狂妄自大的言論的輸出下,觀眾索性不再給她留面子。

大家甚至對她連吐槽都提不起興致了,至于大家對她的演技還會不會繼續失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觀眾對她從來沒有過期望,所以談何而來失望呢?

客觀地講,楊穎也不是完全沒想過破局,去扭轉大家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後來能看到她也不再執著于演女主,在向「好作品」慢慢靠近。

于是乎,在經歷了在《我的真朋友》中貢獻了「鬼演技」后,楊穎有近一年的時間沒再拍戲,再次出現便是《摩天大樓》以及今年的《風起隴西》。

只可惜不再為她的美貌買單,攢夠了失望,甚至于都懶得再討論她半分的觀眾,又豈會因為她的一兩部劇,就改變看法呢?

如今已經33歲的楊穎,正處在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

「85花」本就競爭激烈,90、95后小花們來勢洶洶,00后實力不容小覷,甚至年僅9歲的小演員楊恩又被提名了金雞獎的「最佳女主角」。

如此看來,楊穎曾經欠下的口碑債,不單單是一兩部所謂轉型作品可以還清的,她所面對的競爭、挑戰和危機是超乎尋常的。

娛樂圈的殘酷永遠都是悄無聲息的,拋棄一個人的時候是果決、狠心的,甚至不屑和你打聲招呼,就能讓一個明星出局。

說到底,作為演員,「演技」是唯一的生存砝碼,可這也是楊穎最大的短板,所以她到底還能不能翻身,答案猶未可知。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