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以后。身上的疾病就增多了。如果手上沒有存款,看病也比較困難。
如果把存款告訴子女,又擔心子女啃老不工作。
或者拿去消費。那到底要不要告訴子女呢?什麼時候告訴子女最合適,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朋友的父親86歲去世的,在他80歲的時候就把工資卡給了他的兒子和兒媳。
那時候的他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但是自從他把工資卡交出來之后,
他從正房被挪到了配房,從有暖氣的房子,被挪到了只有一個蜂窩煤爐子的房子,
這樣的房子是冬冷夏熱。直到他去世也是在配房里住著,也是因為配房這個爐子,他才中煤氣死亡的。
朋友的父親是一個退休工人,每個月5000塊錢的退休工資,
自從他退休之后就一直跟兒子和兒媳在一起住。他們家是5間正房,
那時候他的父親住在緊東頭的這間臥室里面,這臥室是非常向陽的。
可以說是冬暖夏涼,因為這間臥室的前面有一棵樹,夏天正好給它遮蔭,屋
子里面非常涼快,而冬天呢,他那間屋子正好守著燒暖氣的爐子呢,是最暖和的一間房。
他的父親退休以后每個月把工資支出來,自己留上1000塊錢,
剩余的4000塊錢就都給了兒子和兒媳,用于家庭生活。兒子非常知道感恩,
對他父親非常好,但是兒媳就不一樣了,兒媳總覺得公公給他們錢是理所應當的,好像欠他們的一樣。
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很多年,兒媳面上的事也算過得去,
公公的衣服從頭到腳都是兒媳給洗,想吃什麼兒媳給買,也算不錯了。
一直到他的父親80歲,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但是頭腦清醒,
他的父親就把自己的工資卡給了他的兒子,就怕自己萬一哪天不行了,
密碼也忘了,卡里面的錢兒子再支不出來。
自從他的父親把工資卡給了他的兒子和兒媳之后,沒出一個禮拜,
他的兒媳就把他挪到了配房,說正房屋子太少了,住不過來。
這間屋子夏天熱死個人,他的父親又不敢開電扇,怕吹著自己,兒媳婦又不給安空調,
沒辦法,只能熱著自己。到了冬天,就在屋子里面弄了一個燒煤球的小爐子,
就這樣湊湊活活的過到86歲,最后還是因為中煤氣死亡了。如果他的父親還在正房里住著,
有可能現在還活著呢,因為他的身體沒有致命的毛病。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如果把工資卡給孩子們,
孩子們如果不孝順的話,就像我朋友的父親一樣,會落成這種悲慘的結局。
一,有的兒女們懂事、孝順,如果攤上這樣的兒女,老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的話,
就把工資卡給孩子們保管。因為這樣的兒女你把工資卡給他,他還會和以前一樣好好孝順你的。
二,有的兒女心里非常陰暗,對自個的父母既不上心又不孝順,如果攤上這樣的兒女,
老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的話,這工資卡可不能讓孩子們保管,要給一個中間人保管,
花錢的時候從中間人這里面支出,這樣就確保了老人的一切開銷。
三,有的兒女屬于貪小便宜的一類,意思就是說你只要給了錢,他就會好好對你!
對待這類兒女,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那麼也可以把工資卡給他,
因為這類人只要你給他便宜,他就會無怨無悔的付出,因為他覺得他的付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并且這類人只要你把工資卡給他,他會伺候的你頭頭是道,而且還希望你多活些年,
因為只要你活著一天,那麼你就有工資,就會給他帶來利益,因此看在錢的份上,他不會虧待老人。
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該把工資卡給兒女們嗎?這要看什麼情況,看攤上什麼樣的兒女來做決定。
堂嬸打麻將時突然暴斃,她曾說家中有260000存款,堂叔遍尋無果!
他急得捶胸頓足,怒扇自己耳光:「造孽啊!這真的是造孽啊!」
堂叔是一位木匠,長期在鄰市傢俱廠打工。他為人老實憨厚,沉悶不愛說話,
每個月拿到工錢就準時送回家,讓堂嬸存著,留著供女兒上大學,待女兒出嫁時給她準備嫁妝。
堂嬸是位農村婦女,在家務農,春耕秋收時就跟著生產隊的隊長到田間地頭插秧,
割稻,剪桔子,一天80,掙點零花錢。家中的女兒和兩位老人由她負責照看著。
她的女兒一天天長大,大學畢業后去深圳工作了。堂嬸覺得孩子能自食其力了,
堂叔也在持續地給家里掙錢,她就不用那麼拼命了,開始玩心大發,愛上了打麻將。
她每天吃完飯就往茶館跑,一天到晚地泡在茶館里。村里有啥活,
隊長打電話叫她去做,她也不屑一顧了,「你找別人吧,我這些天不舒服,想休息一下。」
被拒絕得多了,隊長就不再叫她了。
堂嬸雖然愛上了打牌,但是她這個人是非常節儉的,畢竟是過過苦日子的人,
一張10塊的錢都掰開了好幾份來用。
她的家里沒有買冰箱,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一頓沒有吃完的飯菜,都會接著吃。
我們幾個晚輩多次跟她提建議:「不要吃隔夜菜,或者是買個冰箱冷藏起來。」
她不聽,覺得我們多管閑事。更搞笑的是,她跟我們說:「我覺得放臭了的菜吃著更有味。」
比如那放酸了的豆渣,她摻入沒有吃完的殘菜,反復的燉,我們聞著像大糞的味道,但是她能吃好幾天。
她從來不給自己買衣服,都是揀著別人不要的衣服來穿,鞋子常年就是一雙布鞋,
一雙拖鞋,穿到前面大拇指破洞了都舍不得扔。她的節儉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三奶奶(堂嬸的婆婆)都說她:「家里又不是沒有錢,別把自己搞得像個要飯的。
不說天天山珍海味,那最起碼要吃得健康,穿得干凈。」
為此,她還和三奶奶經常吵架。「你又沒給我一分錢,莫管得太寬!」
吵得次數多了,三奶奶也就由著她了。那省錢的媳婦總比亂花錢的媳婦要好,是吧?
正是因為堂嬸的節儉出了名,盡管她愛上了打牌,堂叔對她依然非常信任。
家里的財政大權全權交給堂嬸打理,堂叔從不過問,他只知道家里應該是有了一點存款的。
話說村里人都不愛和堂嬸組局打麻將,大家都說她這個人心眼小,只能贏不能輸。
贏了就笑嘻嘻,一旦輸個幾塊錢,立馬喪著臉,生氣的摔牌,嘴里還罵罵咧咧的。
大家都說聚在一起玩玩牌是放松放松,一局也就幾塊錢的輸贏,
不存在說要和誰結怨,玩個牌還要吵架受氣。所以大家一看到她上桌,都躲得遠遠地。
這一天,堂嬸吃完早飯,照例來到了一家新開的茶館。
和一群比她年紀稍長的大叔阿媽一起組局玩牌。
堂嬸的手氣非常的好,一上桌子就贏了好幾十塊。她樂得合不攏嘴。
可過了一會兒,她的手氣急轉直下,每局都輸,轉眼就將贏的錢掏出去了,
眼看著自己帶的本錢又輸了20塊,她著急了。
豆大的汗順著她的額頭往下淌,「老闆娘,給我拿條毛巾。」
茶館老闆娘趕緊給她遞了一條毛巾。可是過了不到一分鐘,
其他幾位牌友發現堂嬸頭垂著,像在思考的樣子。「秀英,到你了,出牌。」坐堂嬸對家的大叔喊道。
時間慢慢地過去了幾秒,大家看著沒有任何反應的堂嬸,
突然意識到有點不對勁。旁邊的一位大叔用手推了一下堂嬸,「秀英,出牌哈。」
這一推不得了!只見堂嬸像個木頭人一樣,直挺挺地往另一邊倒了下去。
「秀英,秀英,怎麼了?」一群人手忙腳亂地把堂嬸平放在了地板上,
有人撥打120,有人給她做心肺復蘇,有人倉皇跑出茶館,房間里瞬間亂成一團。
有好心人趕緊跑到三奶奶家,叫他們老兩口趕忙去看看。并幫忙撥通了堂叔的電話:
「你家秀英出事了,趕緊回來吧。」
鎮衛生院的救護車10分鐘就趕到了茶館,醫護人員看了堂嬸的情況,
決定立即將她送到縣人民醫院,并電話通知家屬要盡快趕往醫院。
然而,救護車還只開了兩公里路,又返回了。大家得到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
54歲的堂嬸玩著牌,竟然毫無征兆地去世了。醫院也無法判斷其確切地死因,除非請法醫。
堂嬸打牌突然暴斃的事情,一瞬間在小鎮傳得沸沸揚揚,關于病因,
大家開始眾說紛紜。有人說她輸了錢,很著急,心肌梗塞了;
也有人說她大熱天的長期吃隔夜飯中毒了;還有人說這是她的命。
收到消息的堂叔和堂妹火急火燎地從外地趕了回來,匆匆忙忙地把堂嬸送上了山。
因為他們倆手中都沒有存到什麼錢,請不起道士做法事,加上堂嬸年紀不大,
屬于暴死,不宜大葬,只能簡單操辦。
安排了堂嬸的后事后,堂妹提到堂嬸曾經跟她說過,家里有26萬的存款,
兩父女于是帶著家中常用的一張農村信用社的卡去取錢,
結果被告知卡里只有12塊錢的余額。他們找銀行打印了這張卡的流水,
發現近期根本就沒有資金進出。
然后兩父女又找出了堂嬸的社保卡跑到農行去取錢,才發現里面只有8塊錢,也是一張空卡。
他們倆回到家,在家里翻箱倒柜,幾乎翻遍了家中的每一個角落,包括家里的紅薯洞,都沒有找到一分錢。
堂叔兩父女一一上門去拜訪堂嬸娘家的親戚,兄嫂那些,
詢問堂嬸是否有給他們提過家里存款的事,結果都是不知道,沒聽說過。
又問了三奶奶兩老,他們也說沒聽堂嬸提起過。
家里省吃儉用的一筆巨款只知數字,不知去向,急得堂叔一屁股癱坐在地上,
捶胸頓足,不停地扇自己耳光,「造孽啊!這真的是造孽啊!
丫頭現在馬上要成家了,本來說好今年回家建新房的,現在什麼都沒了啊,都沒了!」
因為這筆錢,父親怪女兒:「既然聽媽媽說了有存款,為什麼當時不繼續追問一下,問問存放在哪?」
女兒又責怪父親:「你自己常年不著家,除了給媽媽錢,
對媽媽的身體一點都不關心。給錢了自己又沒數,也不經管,現在倒來怪我?」
兩父女鬧得不歡而散。女兒回了深圳,逢年過節都不回家。
58歲的堂叔不再出去打工了,每天行尸走肉般的過活。
他經常提著一個蛇皮袋,拿著一把火鉗,穿得破破爛爛的,
在鎮上撿垃圾,整個人胡子拉碴,見人就傻笑。大家都說他精神失常了。
更讓人心酸的是,三奶奶兩老受到了驚嚇和打擊,在堂嬸去世的同年底,相繼離世。
好好的一家人因為這筆消失的存款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如果當初堂嬸將錢的去向提前告知家人,這場家庭慘劇是不是不會上演?可惜人生從來沒有如果。
所以就題主所問:人老了要不要把存款告訴子女?
我覺得:人老了,要提前把存款告訴子女,不要像防賊一樣地防著兒女。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老人可以告訴子女存款所在的銀行,但是卡自己保管,
并明確告訴子女這是給自己存的養老錢。「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人生在世,充滿太多未知,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當人到了50歲以上后,一定要提前告知老伴和子女,家中的存款詳情。
不然一旦出現意外,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的錢也沒有花在刀刃上,
沒有體現它的價值,豈不可惜?!如果釀成悲劇,更是得不償失!
「親生崽不如手中錢,」老人的養老錢一定要攥在自己手里,
具體什麼時間告知子女家中存款,我覺得這得視個人身體情況,酌情分批次來安排。
首先,建議上了50歲的中老年人,多鍛煉身體,并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出現了輕微的病時,能夠及時治療。如不幸出現了重大疾病時,能治療則盡力救治,
回天乏術時,也要趁自己能走能動,尚且頭腦清醒時,做好家中存款的安排。
在日常生活中,在子女真正為難之時,父母要酌情拉扯一把,但要適可而止。
不能一味寵溺也不能一毛不拔,培養孩子獨立成長,平衡好和子女之間的親情關系很重要。
孝順的子女始終孝順,不會覬覦你的財產也不會無止境地索取,更不會因為老人有錢,
而停止自己奮斗的腳步。畢竟「父母有,會坐吃山空,自己有,才是王道。」
如果遇到啃老不孝順,為了錢財大打出手,甚至不伺候生病父母的子女,
老人可以選擇將存款情況告知身邊可信的,有公信力的人。
(我最小的爺爺當時就告訴了村委會的書記和網格員,還有我爸(他的侄兒)。
當初我幺爺爺生的是肝癌,時日無多,他在清醒之時,讓我爸帶著他
一起去取出了自己的80萬存款,然后到居委會找書記網格員做了公證并請他們代為保管。
幺爺爺拿出一部分錢,讓村里出面給他請了3位護工輪流照顧臥床的他,
每天的開支明細都有詳細的清單記錄。這樣保證了在他生病的日子里,
身邊還是一直有人給他擦洗伺候,沒有為難。
久病床前無孝子,幺爺爺的兒子和女兒都住在城里,完全忘記了老父親當初對他們的疼愛和付出。
一開始回家照顧了兩天,逼迫幺爺爺交出存款,沒有得到錢,都離開了,
沒有一人愿意伺候在側。這使得老人心灰意冷。
幺爺爺拿出另一部分錢妥善安排了自己的后事。買棺木,請道士做法事,
包括廚子,墓地墓碑都安排好了,這些也全是由村里幫他安排的。最終,他是風光大葬。
當然,最后還剩下的錢也遵幺爺爺的遺囑,由村委會分給了他的兩個子女。
在我看來,幺爺爺把錢告知村委代管有利有弊。與其在生命的盡頭因這點錢防備著子女,
消磨彼此的信任,導致子女們心生怨恨,還不如在安排好自己的護工和身后事之后,
將余下的存款提前告知子女,并明確身后一定會分給他們。
當然,對于幺爺爺兩個子女為了錢財罔顧親情孝道的做法,我是深感痛心,嚴厲譴責的!
最后想說:老人在世要吃好喝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人生苦短,需及時行樂!再說了,老人攢錢也是為了給子女創造好的條件,
希望自己的后人越來越好,所以沒必要處心積慮地防備子女。老人上了年紀后,
告知子女存款詳情,規劃好自己的每筆錢財,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剩下的錢分給子女就好了。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常念父母恩情,沒有父母哪有我們?一定要多關注父母身體!
趁父母未老,多帶他們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讓老人和自己都不留遺憾才好。
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要將錢財看得太重,而忽略了親情,
只有發揮它真正的價值,讓父母子女都過得舒心安心,讓這個家越來越好,才有意義。
有句老話不是說嘛「好也就好一家人。」老人提前告知子女家中存款,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