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今年7歲,在上學的這一年里,小西媽媽收到老師的投訴不少于20次,面對媽媽的教育、爸爸的斥責,他依然還是每天在課堂上無法靜下來學習,還打擾周圍的同學。而且,每晚回家寫作業,老是因為「我的筆去哪兒啦」、「作業好多,不知道先寫哪一份」等理由,最后基本都要磨蹭接近晚上12點。
而這個學期一開學,小西的班主任就推薦他參加學校組織的圍棋課,原本他爸媽聽到這個消息時,還紛紛覺得以他往日的表現,一定堅持不了多久。沒想到,半個學期過去,自家兒子不僅沒有吵著退出,回家做作業也比以前的「三分鐘熱度」有了不小的進步,至少在做完作業前,不會出現吵鬧的現象,甚至已經能安排做作業的順序了。
「老師,小西怎麼開始能靜下心做事,而且逐漸有條理了呢」,小西爸媽都十分好奇。班主任也告訴他們「訣竅」:「圍棋除了讓他習慣長時間坐著專注做一件事情外,也需要他形成一個大局觀,才能決定每一步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條理清晰,懂得提前設想了。」
聽了班主任的話,小西媽媽又納悶:「我兒子居然愿意學圍棋,他以前可坐不住啊!」「我跟小西說,他代表班里參加圍棋課,學好以后,還能參加比賽,為自己也為班里爭光。他才感興趣,如今各方面有了進步,當然也會愛上它。孩子是需要鼓勵、肯定的」,班主任坦言。
其實,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對校內學生進行研究后發現,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有一件能利于培養他們的大局觀的興趣愛好。有喜歡下棋的,有喜歡讀史書的,他們的大局觀越優秀,除了在專業領域有著突出表現,情商、逆商也不低。
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是他的眼界與大局觀,它們決定了能走多遠、看多遠。」
就如我國古代兵法所說,能沖鋒陷陣、不畏生死的是一般士兵,而能做到運籌帷幄、總攬全局,做到決勝千里之外的則是難得將帥。
而許多心理學家們也都紛紛提出,一般目光短淺、自私自利,沉迷于當下享受而不會督促自己不斷進步等問題,大多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大局觀,導致做事時只在乎眼前利益,不懂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
除了以上關乎能力、人生觀、價值觀等發展問題外,還會間接影響孩子的社交
。畢竟,沒有人會喜歡與自私自利、態度消極且沒有人格魅力的人交往。
從上文不難看出,擁有良好的大局觀,對于孩子來說,重要程度絲毫不亞于成年人。而就像知名腦力學專家比奈•西蒙認為:「天才之所以不是平庸之輩,因為他們從小就有端倪。」也就是說,擁有大局觀的孩子也有不少明顯的表現。
1.與其他孩子玩游戲,大多為主導者
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過:「只有擁有領導能力,運籌帷幄的人,才是真正的領導者。」而在孩子們的世界里,誰能提出游戲的內容、角色以及規則等,且當這個孩子離開,就意味著游戲結束,那麼這個孩子便是主導者。
所以,一般來說,幾個孩子一起玩游戲,作為主導者的孩子不僅僅是他們的「領頭羊」,也是已經擁有初步運籌帷幄、領導能力的存在。
2.喜歡提問題且邏輯性強
孩子宛如「十萬個為什麼」,不斷向家長提出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想必每個家長都經歷過。但每個孩子所提的問題卻并不相同。就如有大局觀的孩子,他們不僅喜歡提問題,還帶有比較強的邏輯性。
如一般孩子會問「天上為什麼會有太陽」,得到答案后,只會沿著家長的思路進行。而擁有大局觀的孩子,還會用自己
已知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猜測,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分析,并沒有那麼容易被帶偏。
3.擁有比較強的統籌規劃能力
對于一個領導者,統籌規劃能力必不可少。畢竟,只有了解下屬的能力,合理分配職能,使其優勢得到最大化發揮,才能是利益也得到最大化。
而這一點,除了日常小團體活動里,孩子能處于統籌安排地位能看出一二。還有他對于自己的學習、生活規劃也是條理分明,且能進行后果預設。這都是需要擁有一定的統籌規劃能力,能用足夠的大局觀做到未雨綢繆。
從上述不難看出,大局觀對孩子的成長及未來都尤為重要。就如心理學里的「隧道視野」概念。若是一個人被限制于隧道,那麼他就注定了視野狹隘,也看不了更長遠、寬廣。所以,為了能讓孩子擁有大格局,看得更寬更遠,成為更優秀的人,培養大局觀極為重要!
首先,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愛安排孩子學習圍棋、象棋等棋類游戲,除了因為它們可以培養孩子專注思考、做事,同時加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外,那就是利于增強他們的大局觀。
畢竟,下棋時,每一步都要提前規劃并設想后果,稍錯一步就是「全軍覆沒」。所以,這也迫使孩子一直保持未雨綢繆且放眼全局的狀態
,久而久之,做其他事情也習慣了這套體系。此外,如角色扮演,讓孩子處于主導者的地位,不管是分配角色還是制定規則等都盡量讓他負責,既能培養統籌規劃,又能鍛煉出領導能力。
其次,多讀史書。
培根堅稱「讀史使人明智」,其實還利于培養、提升孩子的大局觀。如作家馮唐力薦的《資治通鑒》、《史記》,它們被成為「史學雙壁」,不僅能教授「做人」的智慧,也能從帝王將相、各類才華橫溢之人的功成名就、能言善辯里,明白如何「做事」。
正如教育家希利爾所說:「孩子成長過程最重要的基石與底蘊就是歷史。」而。因此,家長們不妨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水平,安排他多讀史書、觀看相關視訊。
最后,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孩子了解再多的理論知識,想必也可能會「紙上得來終覺淺」。家長們不妨為孩子創造學習、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更好地施展所學知識,并從中總結出不足之處。
如全家一起旅行,可以鼓勵孩子為旅程做攻略,哪怕他的安排會有不足
,也要保持耐心,先給予肯定再指出不足之處。又或是參加一些集訓活動,讓孩子體驗領導者的位置,嘗試統籌安排等。
結語:
作為知名企業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一直堅信:「格局、布局非常重要,心有多大,舞台就能有多大。」而所謂的格局、布局,都離不開大局觀。唯有良好的大局觀,才能做到運籌帷幄又能決勝千里,不會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