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項羽檄文斥為鬼蜮蝤螟:劉邦身邊的兩個奸佞,其中一個就是陳平
《史記評林》收錄了一篇《史記》不敢引述的項羽討劉邦檄文,這篇檄文雖然不像漢末陳琳罵曹操那樣酣暢淋漓,但是這其中所羅列的漢王三宗大罪,也足以讓劉邦汗流浹背了。
這篇西楚霸王項羽寫給「漢之諸王、列侯、大將、護軍中尉、卒正、人吏的」的公開信,開頭就把劉邦罵了個狗血淋頭: 「漢王劉季奸回不道,倍(背) 詛(祖) 棄父,酗酒嫚賢,以奸天伐。」
項羽給劉邦定的這三條大罪,第一條是不孝,指的應該是「分一杯羹」,而喝酒之后對屬下沒有禮貌,劉邦不在乎,他的屬下也未必在意,但是第三條「以奸天伐」卻讓人一頭霧水: 「義帝之暴終,以侍衛不處,為寡人罪?君其聞諸水濱,抑聞之季也?出蜀而東窺關,帝豈已大故耶?」
秦漢文字,佶屈聱牙,筆者琢磨了半天,才看出項羽這句話的兩層意思:其一,義帝(熊心)之死與我無關,那只是護送的侍衛的過錯;其二,你打著為義帝報仇的名義打我,但是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殺出漢中的時候,義帝明明還活著呢!
按照《資治通鑒·卷九》的記載,劉邦起兵伐楚和義帝熊心被弒的時間順序是這樣的:先是項羽「徙義帝于江南,都郴」,然后才大封諸侯,「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再往后才是漢王還攻三秦、東出武關。
《資治通鑒》的記載可以證明劉邦起兵是在義帝死亡之前,但卻一口咬定義帝就是楚霸王項羽下令害死的: 「項王使趣義帝行,其群臣、左右稍稍叛之……項王密使九江(英布 )、衡山(吳芮 )、臨江王(共敖 )擊義帝,殺之江中。」
西楚霸王項羽要殺一個眾叛親離的義帝熊心,居然派了三個諸侯王去截殺,這豈不是偷來的鑼還使勁敲,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殺了「當朝天子」?
義帝是不是項羽下令弒殺,劉邦起兵是替義帝報仇還是問鼎中原,這件事只有當事人清楚,咱們瞎猜也沒啥意思,而項羽接下來的話就比較有意思了:「你跟我歃血為盟,嘴邊腥氣還沒散盡,就和你身邊那兩個最擅長挑撥離間小人對我使陰招,我和范增中計了!」
項羽的檄文當然不會說得那麼直白:「 余腥在齒,復謬聽一二憸壬(奸佞小人) ,奪我同盟,挑脅我與國,離間我腹心。為鬼為魊,為蝤為螟。」
能把項羽氣得罵之為「鬼魊」「蝤螟」,看來劉邦身邊這兩個「奸佞小人」真做了不少讓項羽氣急敗壞的事情。至于這兩個人是誰,我們也能從《史記》和《漢書》中找到答案:陳平應該是其中之一,張良是否也在項羽斥罵的「奸佞」行列,咱們還是把檄文和史料對照一下。
項羽說的「奪我同盟,挑脅我與國」,說的是隨何游說英布反楚投漢,陳平拿著專項經費搞策反。
隨何游說英布的故事,經常被文人拿來證明三寸不爛之舌的殺傷力強于「步卒五萬人騎五千」,陳平拿著大筆資金搞策反,在《史記》中也有明確記載: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
項羽直到今天才反應過來:我跟亞父范增之間的關系,也是被這個奸佞小人用詭計挑撥離間的!
陳平挑撥項羽和范增的關系,用的手段非常小兒科(假裝定了個招待標準,范增的使者可以食太牢,項羽的使者只能用蒿草之具),但奇怪的是項羽和范增居然都上當了,這果然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項羽和范增不是心中已有隔閡,陳平的計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其實項羽也不必如此氣急敗壞,即使陳平不施展「太牢草具」之計,范增說話也不好使了——項羽當時已經自信「打遍天下無敵手」,又怎麼會允許一個老頭子在自己耳邊絮絮叨叨?
項羽中了挑撥離間之計,失去了大將鐘離昧和亞父范增,這都有史料可查,項羽檄文也不是信口開河,至于他說的那兩個「奸佞小人」是誰,史學家卻有不同解讀:有人說是張良、陳平,也有人說是陳平、隨何。
其實這并不需要爭論,咱們看看這三個人的出身就知道了: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隨何出身不詳,在游說英布叛楚之前,就是劉邦身邊一個跑腿的(謁者,掌管傳達等事的近侍)。
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兩朝,君子和小人并不以品德分野,而是以身份地位來劃分,簡單點說,君子就是王公貴族士大夫,而小人就是咱們平頭老百姓——沒有官爵的人經常只能自稱「小人」,指的就是地位低下而不是道德敗壞。
陳平和隨何屬于草根出身,所以被項羽罵為奸佞小人、鬼蜮、蝤螟,都是符合當時習慣的,而張良則是正經的貴族出身,屬于是當時公認的君子階層。不論他做了什麼事,都不會被稱為小人。
劉邦身邊的兩個「奸佞小人」找到了,這兩人的人品如何,且不去管他,咱們最后的問題,就是替那些幫著劉邦打項羽的諸侯王反思一下: 今者,復誘齊王(韓信) 、武王(英布) 、趙王(張耳) 、梁相國(彭越) 以土地金帛而謀楚,諸侯王自視與季父孰親(你們與劉季的關系,還能比劉季和他爹劉太公還親嗎) ?佐漢與活季父孰德。季已滅寡人德,棄父不顧,其何有于諸侯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