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你這樣真的好嗎?

2021年10月31日晚,吉利汽車集團在杭州灣研究總院舉辦了「智慧吉利2025——吉利龍灣技術薈暨全球動力科技品牌發佈」活動。發佈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發佈「智慧吉利2025」戰略,以及全面推進「智慧吉利2025」實施的「九大龍灣行動」。

發佈會多內容涵蓋了雷神動力,能源、製造、服務體系,以及企業、品牌規劃等方面。願景之宏大,不禁讓人感歎:吉利,你這樣真的好嗎,會不會嚇壞競爭對手?

發佈會信息量前所未有——其中任何一部分都能單獨開一個發佈會——故本文儘量用精簡的語言表述清楚。

雷神動力

雷神動力可不僅僅是一套動力系統那麼簡單,吉利將其定位拔高至動力科技品牌,業務范圍包含燃油引擎、燃油變速箱、混動引擎+混動變速箱、驅動電機。

新的燃油引擎代號BHE20、BHE15,分別對應2.0T四缸、1.5T三缸,具體參數並未公佈,估計是由現款改進而來。

新的燃油變速箱(雙離合)代號EVO380、EVO300,分別可承受最大扭矩380N·m、300N·m,未來將應用在吉利、領克等20餘款車上。

新的混動引擎,代號DHE15,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25N·m,應用多種技術,熱效率達到43.32%,高于比亞迪的43%、本田的40.6%、豐田的41%,創造了世界量產混動專用發動機最高熱效率紀錄。

新的混動變速箱,代號DHT Pro,採用三擋位、雙電機結構,可以覆蓋更廣的高效驅動區間,實現整套動力系統NEDC油耗為百公里3.6L。另外,這款變速箱並沒有因為結構複雜而體積龐大,它的重量被控制在120kg左右,軸向長度354mm,是全球軸向長度最小的混動變速箱。

新的驅動電機,基于400V和800V純電架構打造,其中800V電驅的最大功率可超過475kW,可使車輛零百加速時間低于3秒,將在2023年量產。

雷神動力將與世界最先進的動力方案競爭,吉利已準備好向全球供應動力總成。

能源、製造、服務體系

將推出吉利專屬換電體系,到 2025 年將佈局 5,000 座極速換電站,覆蓋 100 個核心城市,滿足 100 萬輛車的換電需求。

將推出甲醇動力車,2022年實現0.3元每公里的行駛成本,2025年將低至0.2元。

已全面掌握模組和Pack技術並實現批量生產,同時也具備電芯設計能力,並聯合戰略合作夥伴成立時代吉利等合資電池工廠,形成電池的多元化佈局。

已實現晶片設計、作業系統、軟體、大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核心環節全自研。目前已自研中國首款7nm車規級晶片並成功流片,完成認證後將于明年量產。並將于2024-2025年推出5nm晶片,算力可達256TOPS,滿足L3及以上自動駕駛需求。

打造碳中和工廠,在製造週期內實現0廢水排放、0廢物填埋、0有害物排放。

自建低軌道衛星,實現高精地圖定位。計畫 2026 年前,完成72顆物聯通信衛星及168顆導航增強低軌衛星組網。

期望建成超2000家數位化智慧門店、實現APP用戶超千萬,用戶100%實現直連,用戶意見24小時內回饋到位。

九大龍灣行動,助力企業、品牌規劃

1、5年內研發將投入1500億元。

2、到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完全掌握L5級自動駕駛。

3、5年內,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慧新能源產品。

4、2025年度實現集團總銷量365萬輛,其中,極氪科技65萬輛,吉利汽車集團300萬輛 。

5、2025海外銷量達到60萬輛。

6、至2025年,碳排放總量減少25%,到2045年實現碳中和。

7、實現移動終端100%全場景數位化價值鏈。

8、2025年實現EBIT(息稅前利潤)超8%。

9、3.5 億股股權,首批激勵萬名員工。

這九大行動,一些是吉利2025戰略的組成部分,其餘則是為實現該戰略所需要做的保障。

「智慧吉利2025」戰略的使命和目標就是,創造超越使用者期待的智慧出行體驗、打造科技引領型全球汽車企業、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

在此前公佈的「2021中國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上,吉利是排在前十的唯一汽車企業,排名第九,與華為等一眾科技巨頭和國有大型企業並列。據吉利未來5年投入1500億元研發經費的宣言,其將繼續保持中國汽車品牌研發投入第一。

2007年,吉利宣佈不打價格戰,打技術戰、打品牌戰、打服務戰、打道德戰的戰略轉型;2014年,吉利將「造每個人的精品車」作為造車理念,開啟價值行銷之路;2020年,吉利已經擁有CMA、BMA、SPA、浩瀚(SEA)四大模組化架構,全面邁入架構造車時代。

從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到如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連續十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汽車集團,吉利的每一次轉型,都充滿了挑戰,而正是每一次的打基礎、練內功,使得吉利有底氣服務好全球超過120萬的用戶。

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希望2025年的吉利集團,能像它所期望的那樣,在世界汽車及出行領域揮斥方遒,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崛起書寫一部屬于21世紀的《大江大河》。

用戶評論